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目前,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留自身髋关节。因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现代医学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通过辨证论治,中医对股骨头坏死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扶正与祛邪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制定的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病因病机
张主任从“扶正与祛邪”源头的角度分析,认为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内因是正气不足,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与邪气的相互关系决定疾病发生和性质,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篇》)、“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刺法论篇》)所述。总结上述观点,可知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主要是正虚邪实。正虚指气血虚弱、肝肾亏虚,邪实指外伤、劳伤、六淫邪气、七情、饮食、药物等。病机关键是正气不足,痰瘀是正气虚的病理产物。
辩证
股骨头坏死病位在筋骨与关节,涉及脏腑主要是肾、肝、脾,但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脏腑之间又相互影响。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健则髓充骨坚,肾弱则髓空骨软。肝藏血,可涵养肝气使之冲和畅达,调节血量,故有《素问?五脏生成篇》“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之说,藏血所以涵养筋目,肝在体合筋,肝血充足则筋柔,筋柔则能伸缩收张以利关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肝肾同源,水生木,若水不足,则不能生木,致木亦虚弱,最终水竭木枯。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运胃纳,脾健胃和,则气血和,筋骨得以濡养。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气血化生受阻,筋骨失濡养。
张主任认为,中医在认识、治疗疾病方面都存在着“动变制化”思想。“动变制化”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和疾病现象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这种运动变化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其主要是使人体和疾病形成有条件的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
治疗
目前,中医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或健脾化痰,或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或补益气血,但以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早期当为实证,治疗以“通”为要,即以活血通脉、蠲痹通络为主,佐以健脾渗湿;中期虚实相兼,治疗以“和”为贵,在活血基础上辅以和营生新、益气养血、健脾壮肾法;后期则为虚证,重在温补,强调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这一分期论治体现了“扶正与祛邪”理论思想,但在祛邪方面主要是活血通络,而忽略了其他邪气。
上述论治主要针对瘀血和络脉痹阻,主张活血化瘀通络。若从“扶正与祛邪”角度看,反映了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过分强调祛邪。然而,中医讲求整体和动变制化,邪气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的旺盛与否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扶正益于祛邪,过分祛邪则易损伤正气。
综上所述,从“扶正与祛邪”理论认识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比较简单,即病因病机主要是正气不足,复感邪气;辨证分型以虚实为纲,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这一认识更有益于指导临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