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很多股骨头坏死患者想要保髋治疗,不想进行关节置换;许多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受限的症状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一段时间后却又会出现疼痛反复甚至加重的现象,这也让许多患者不禁质疑股骨头坏死到底能不能保髋治疗成功?
为什么患者对保髋疗效存在质疑?这就要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说起……股骨头坏死是因根源供血障碍导致股骨头内组织细胞坏死,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炎症疼痛反应、继而引发骨组织的吸收、修复与重建,以及后续的骨折塌陷等问题的疑难骨病。
股骨头坏死不仅病因复杂难定,且缺血后导致的一些列问题也错综复杂;像髋关节内部血运受阻问题,炎症分布问题,滑膜软骨受损问题,骨质破坏问题以及肌肉肌腱软组织粘连问题等五大方面的问题;这些也加大了保髋诊疗的难度。
专家指出:股骨头坏死复杂病因病理也决定了没有哪一个单一技术能解决所有坏死问题;另外不同分期分型的坏死治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久治不愈、疼痛反复”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其所采取的过的治疗只是短暂的解除症状,并未从根源阻断病情进展和阻断塌陷进展,才会导致出现“治完后一段时间就又出现疼痛症状,年年疼年年治,后面反而还一年比一年重”的现象。
新骨再生前提一:阻断坏死机制”和“阻断塌陷机制为此,围绕着股骨头坏死必须要解决三大问题:疼痛受限问题、根源血运受损问题、以及塌陷防治问题。其中“阻断坏死机制”和“阻断塌陷机制”是整个治疗中的两大重点关键,也是新骨再生的前提。
阻断坏死机制:主要是针对健康骨的治疗,核心在于恢复股骨头根源供血。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根源以及推动病情发展的关键。改善血运循环、恢复股骨头血运,才能让健康骨不再坏死,从根源上阻断病情发展,为后续骨质修复和新骨生成创造有利条件。
防治塌陷机制:主要是针对坏死骨的治疗,核心在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破骨细胞活动过度、成骨细胞能力不足,骨吸收和骨生成之间不平衡,机械性能降低,在坏死骨与活骨之间产生应力集中,最终就会导致塌陷。因此治疗需降低破骨细胞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密度,直至长出新骨。
新骨再生前提二:建立在多技术诊疗条件下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体系中,促进新骨再生的技术有很多,临床上常使用的有冲击波疗法、髓心减压联合自体骨移植、生物陶瓷棒微创植入、成骨因子技术等。
对于早期未塌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以修复受损骨质、增强骨密度、预防塌陷为主。一般采用冲击波治疗技术+成骨因子技术。
保髋的最终目的是保住髋关节避免置换,而股骨头一旦塌陷严重将会丧失关节基本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最终将不可避免进行关节置换。所以防治塌陷是股骨头坏死保髋不置换的关键。塌陷防治的核心在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密度、直至长出新骨。(常见技术有:植骨术、成骨因子技术、陶瓷棒微创保髋、冲击波技术等
三、新生骨再生的意义新骨再生是保髋成功或避免置换的最直接的结果体现。大量新生骨生成爬行替代坏死骨组织,能够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从而恢复股骨头的力学性能,防治股骨头塌陷,最终可以达到保留自体股骨头、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目的,延缓甚至是避免后期人工关节置换。
结语: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新骨的长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要半年到两年,在医生专业施治同时也需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保髋信念。患者的自我管理,如谨遵医嘱、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也是关系到新骨再生周期和后期保髋疗效的重要一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