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位于千年羊城、珠江之滨,成立于年,是新中国首批创办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现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有大学城、三元里两个校区,占地余亩,拥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计划首席科学家等各类国家级人才为代表的教职工余人。医院6所(医院2所)、医院3所、医院30所。直属附院病床数多张,门诊总量超万人次,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50个,第二附院门诊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第一,在最医院强排名中,第二附院连续5年蝉联第一,第一附院排名第七。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其中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我校是科技部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各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级首批协同创新中心2个。近年来学校投入3个亿全力打造完善了国际中医药医学转化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创新中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科学院实验研究平台等六大优势科研平台。
我校自年招收首批项目博士后,年正式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年设立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是我校优秀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深入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学校现面向海内外延揽优秀博士后人才,竭诚欢迎加盟,共创美好未来。
二、流动站设站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三、招聘条件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3.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
4.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有相关研究成果者优先。
四、相关待遇
1.博士后年薪待遇为20-30万元。即基本工资基数为15万元/年,另外根据考核业绩情况进行绩效奖励,达到优秀层次奖励绩效15万元,良好奖励绩效10万元,合格奖励绩效5万元,考核不合格予以退站处理。
2.学校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单位、合作导师及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发放绩效津贴。
3.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4.按学校规定为博士后提供租住公寓。
5.博士后科研经费由合作教授承担,鼓励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
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站期间可以申报相应职称。
7.出站考核优秀的博士后,达到留校条件可申请留校。
8.博士后项目资助:
(1)“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东省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名,省财*给予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
(2)“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广东省财*每年资助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站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
(3)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采用“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广东省财*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年限为2年(不重复享受15万博士后日常经费拨款)。出站后留粤工作的,省财*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4)“香江学者计划”。国家财*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和30万元港币。
(5)“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家财*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国(境)外拟接收单位机构或合作导师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或接近)。
(6)“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国家财*资助每人3万元。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自然科学)/15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一等资助:12万元(自然学科)/8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二等资助:8万元(自然学科)/5万元(社会科学)。
(8)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五、出站要求
1.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最多不超过3年。
2.以第一作者且广州中医药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高水平原创性研究论文或成果。
六、进站流程
全年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
招收计划详见附件。
七、博管办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小宁
-
邮箱:luxiaoning
gzucm.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高校人才网
医院股骨头诊疗中心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历程,我们有感动,有开心,看到他们和家人摆脱病痛的笑脸,我们感到欣慰,当他们带医院,我们能做的就是帮他们把病情医治好。一份信任,一份康复。
时光荏苒转眼间年即将结束
在这一年里,我们共计帮助来自全国各地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解除病痛折磨,重获健康
在即将到来的年,我们将继续风雨兼程,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精彩康复故事
康复病例一:久治不愈、疼痛反复患者
患者病史:自述患病十余年,一直误诊误治,病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近一年来疼痛逐渐加重。
病情分析: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包裹不全、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囊变,逐渐开始出现塌陷现象。
治疗方案:恢复根源供血+左髋关节周围组织减张治疗+骨质修复+愈后康复管理
愈后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坏死骨质逐渐愈合中,患者疼痛问题消除,走路跛行,下蹲受限等问题解除。
康复病例二:疑难型股骨头坏死病例
患者病史:强直性脊柱炎诱发股骨头坏死20余年,长期服用止疼药物、病情近年逐渐加重,已无法正常行走。
病情分析:双侧缺血性坏死,右侧呈现塌陷现象,走路需依靠拄拐,下蹲、起立受限严重。
治疗方案:恢复根源供血+双侧髋关节周围组织减张治疗+ESWT高能聚焦体外冲击波治疗+愈后康复管理
愈后效果:患者可弃拐自行行走,走路跛行受限问题得到解决,可以为家里做一些利索能力的事情,减轻家庭负担。
康复病例三:股骨头坏死塌陷期
患者病史: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余年,走路跛行,下蹲受限,肌肉出现萎缩与长短腿现象。
病情分析:单侧坏死,股骨头包裹不全,关节间隙狭窄,出现塌陷现象,保髋难度较大,可延髋不置换。
治疗情况:患者经朋友介绍来到我院,由汪家勇主任接诊,为其做股骨头专项检查,详细了解病情,检测血管坏死程度及位置,再建议给予全面恢复根源供血治疗以及ESWT高能聚焦体外冲击波治疗,第一次治疗后,疼痛感减轻,整体轻松很多,检查显示骨密度在加强,骨质在慢慢修复。
康复病例四: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
患者信息:来院时自诉因酒精导致双髋关节及腹股沟处出现疼痛,影响下肢活动,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双侧侧股骨头坏死,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一般,后病情加重,逐渐出现行走跛行,活动不利,伸屈、外展均受限,劳累负重后疼痛加重。
专科检查:磁共振示右侧股骨头内大面积坏死灶,关节腔积液明显;治疗三个月后,核磁共振可见右侧股骨头坏死区明显缩小,呈梭状,关节积液消失。
愈后效果:经过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忠荣教授以及汪家勇主任制定的全面供血保髋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走路恢复正常,下蹲起立轻松,关节受限症状解除。
康复病例五:青年股骨头坏死疑难病例
入院情况:四个月前因双髋关节疼痛,一直休业在家,专科检查血运循环状态不良(静脉瘀滞期)并伴有骨髓水肿和关节腔积液等现象。
治疗重点:通过有效治疗恢复正常血运,让股骨头动静脉血运畅通运行,重启修复功能,使骨细胞增生,恢复正常骨代谢功能。
效果反馈:患者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复查关节积液、骨髓水肿明显消失
康复病例六:长期用药疗效不佳患者
患者信息:右髋关节疼痛3月余,医院,诊断为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疗效不佳,关节疼痛受限越发频繁,遂随家人辗转来到上海在我院接受诊治。
专项检查显示:动脉缺血期,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骨性关节炎。
疗效反馈:在经恢复根源供血、ESWT高能聚焦体外冲击修复骨质、松解肌肉等系统治疗后,现阶段李先生疼痛消失,抬腿、行走、下蹲等均恢复正常。
康复病例七: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4个月
李先生,40岁,江苏无锡市人
主诉:双髋关节疼痛3月余,以右侧为重,医院,诊断为“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疗效不佳,关节疼痛受限越发频繁,遂随家人辗转来到上海在我院接受诊治。
专项检查显示:动脉缺血期,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骨性关节炎。
疗效反馈:在经恢复根源供血、ESWT高能聚焦体外冲击修复骨质、松解肌肉等系统治疗后,现阶段李先生疼痛消失,抬腿、行走、下蹲等均恢复正常。
康复病例八:右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
患者信息:刘先生,男48岁患股骨头坏死右侧三期
主诉:初始重跛扶拐行走,双腹股沟区、外髋区、腰区、股膝区痛,叩压痛甚,半蹲位,下蹲出现受限。
治疗方案:汪家勇主任根据其检查情况及具体的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全面保髋诊疗方案,通过全面恢复股骨头血供、ESWT高能聚焦体外冲击波、双髋关节清理术、清理关节腔内炎症、积液,降低关节囊内组织压力,解除了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的问题。
愈后效果:现在疼痛消除,走路恢复正常步态,屈伸抬腿等活动受限症状消除,下蹲也很轻松了。
当他们收获收获康复,送来锦旗,我们无比欣慰,一份付出,一份感恩。
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像亲人,我们是守护他们的天使,陪伴他们,一起康复。
年,新的起点,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整合国内外优势医疗资源,转化临床,造福每一位股骨头坏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