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问答三
TUhjnbcbe - 2021/2/25 18:58:00

11、X线评估首先要掌握哪几个基本要求,为什么?

(1)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I--VI期。分级A、B、C级。(2)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大块缺血型、郁血型、混合型以及增生硬化四型。(3)掌握坏死中期病现的五层分法在X线片上的“雪杯征”的表现。(4)要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修复方式即软骨成骨方式还是膜内成骨方式(爬行替代)。(5)掌握股骨头坏死范围的大小、即局部、大部、全头坏死。掌握上述五点,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动态发展的观点去评估现在、过去和推测未来,有预见性的主动对患者提出注意点,如防止股骨头的塌陷,预测再次疼痛的出现,使患者心中有数,以免慌乱,坚定治疗的信心。1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与血供的关系如何?按病理分为三期:即缺血坏死期、血管再生期、修复期。当血供断流后,首先是骨微循环产生改变,产生痉挛,静脉窦的郁血、髋腔的出血、导致骨髓的坏死和骨小梁的坏死。坏死区域的大小,是以血管受损面积的大小来定。我们把坏死面积小于头1/3为局部坏死;小于头2/3者为大部坏死;超过全头2/3的为全头坏死;选择治疗方法估计疗程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血管再生期,坏死周围活骨区带进了间充质细胞纤维母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对死骨进行爬行代替,或死骨吸收软骨成骨,这就是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期。如坏死范围小,血供充分,成骨活跃,早期就可达到自愈。倘若坏死范围大,供血不足,成骨能力差,使股骨头的坏死病变不断进展,从一期进展到六期。

1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何从影像学进行病理分型?

(1)缺血型:X线为大块或全头密度增高,ECT呈现大块“冷区”是缺血坏死的早期表现,手术作隧道时,死骨坚硬,钻出死骨呈粉末状,机械强度好,呈“干性”坏死,是由于主要动脉受阻受损或栓塞所致。中药治疗见效缓慢。(2)郁血型:X线呈密度减低或囊性变,ECT呈现核素浓集“热区”,作隧道时疏松,刮出豆腐渣样死骨,呈“湿性”坏死,可能由于多次小区坏死融合或静脉病变所致,骨内压高,静脉回流差。中药治疗有效,但易塌陷。(3)混合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ECT呈现大片“热区”中含有相对“冷区”,可以是坏死中期表现。(4)增生硬化型:是V、VI期的晚期表现,X线为股骨头增生硬化,畸形发展,机械强度又逐渐增高,ECT呈现股骨头及关节间隙区浓集“热区”,但比郁血型核素浓集要低些。

14、股骨头坏死发生塌陷与否,对预后有何关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期是没有塌陷的,经服药或手术后,治愈后它的头是圆的,其恢复的结果与健侧基本一样,可以取得最满意的疗效。如果塌陷就是III期,无论手术如何矫正,无法使头恢复到正常一样。许多年后必然带来骨性关节炎,产生一定的后遗证;如行久,寒冷等原因会带来疼痛酸软不适的症状。敬告患者,为了你永久的健康,不要怕扶拐不好看,什么时候除去拐杖,必须听从医生的嘱咐,医生根据X线片的情况,当股骨头恢复足够的机械强度时(弹性模量增高),才能逐步去拐,或用手杖。

1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修复过程是怎样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修复有两种形式:一种方式是膜内成骨,亦就是直接成骨,毛细血管长入死骨区内,产生成骨细胞,在坏死骨小梁的周围产生类骨质,钙化后新骨就包围坏死骨小梁。所以X线片的骨密度就不断地增高,以后坏死骨小梁逐步被吸收,股骨头骨小梁塑形,硬度逐步增高到恢复正常,故无塌陷之忧。另一种方式是软骨成骨方式,它是坏死的骨小梁先被吸收,软骨细胞产生软骨,然后软骨再钙化骨化而逐步变硬。因此股骨头有一个软化的阶段,此阶段承重易产生塌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问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