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股骨头坏死患者拍片后,会拿着影像片和报告单浏览一遍,而有的影像报告中会出现囊性变描述,而有的医生看到此项,就会说股骨头不能用了,换掉吧!!!
但广州中医院三骨科保髋区的魏秋实主任认为:囊性改变并非都会进展为塌陷。
医生介绍
魏秋实
广州中医院
广州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骨科博士后
硕士研究生导师
保髋病区组长
擅长:
师从何伟教授,擅长髋关节疾病(小儿及成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髋臼发育不良、髋脱位等)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治,保髋、保膝治疗髋关节和膝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关节病学组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ONCOTARGET》审稿人,《EXPTHERMED》、《MOLMEDREP》、《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优秀审稿人。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等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已收录9篇。参编《髋关节外科学》、《ASMBR代谢性骨病与骨矿盐代谢障碍学》译著2部。
囊变
不是所有的病例都会有囊变,也不是所有的囊变都会进展为塌陷。
囊性改变是塌陷的基础,其实塌陷不是人为可以防止的,它恰恰是死骨吸收、新骨生长的必要经历阶段。这就是钽棒为防止塌陷而设计却近期、远期疗效都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在收治患者的长期观察,以及对临床股骨头标本的病理检测,发现长在股骨头外侧或者前方的囊性改变,尽管在负重区,是可以长出新的骨头的。
图片来源:魏秋实主任
囊变是微循环重建、死骨吸收的表现,也是病情严重或者好转的双重表现。有囊性变的塌陷是缺血性坏死的双向转折时期,是坏死和修复的相持,治疗则是要把握住塌陷刚刚开始发生的时机,积极正确的治疗使新骨生长速度及时赶上死骨吸收速度。
无囊性变的塌陷比有囊性变的严重的多,患者体质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康复能力比较差。治疗起来也比较棘手,效果差,预后不佳。
目前最大的误治就是把囊性改变认为是病情的加重,进行手术干预,导致失去保髋良机。
魏主任总结
囊性变是骨坏死修复的必然过程,“硬—软—硬”的病理过程每一位患者都要经历。
所谓“硬(坏死骨很硬,无血运,有疼痛,人体自己启动修复过程,开始扶拐)—软(坏死骨吸收,形成血管肉芽组织,变软,继续扶拐,)—硬(血管肉芽组织增生钙化,形成新生骨组织,又变硬,骨坏死修复好了,可以走路)”。
大家切记,跟着科学的方法走,绝对没错!!!
-谢谢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