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0日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济南市法学会团结带领全市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发挥组织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法学研究、法律服务。
法学“天团”,庭审在2万里外
“原告,能听见吗?”
“能,能听见!”
“被告,能听见吗?”
“可以!”
几句简单的对话,却穿越了1万多公里。1月6日,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常住在新西兰奥克兰市,已经在新西兰签署离婚及财产分割协议。为了处置在天桥区的共有房产,张某专门请假回国,由于跨国邮寄送达诉讼文书时间长,原定开庭时间已无法实现,张某无奈只有返回新西兰等待开庭。
天桥区法学会会员、主审法官张蕾说:“考虑到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原被告都在国外,如果采用传统庭审方式审理此案,开庭日期肯定要延期,也增加了当事人经济成本及诉累。于是我们决定采用互联网庭审的方式。”
2月25日上午9时30分,这场互联网庭审正式开始。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庭审,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被告撤回管辖权异议申请,对争议的其他问题当场签署调解协议,本案顺利结案。
房星,济南市法学会会员、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带领所在部门全力投入打击制售假劣疫情防护用品和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工作中,累计侦办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打掉窝点12个,查获假劣口罩6万余个;主动摸排,发现并移交涉临沂地区销售假冒“3M”口罩线索,协助捣毁2处制售黑窝点,抓获嫌疑人4人,查获假冒口罩余个。
济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辛全龙说:“市法院、市公安局等法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妨碍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违法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了疫情防控与法治实践同步推进,为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贡献了法学力量。”
法学专家调纠纷治心病
在疫情防控的前线,医护工作者穿梭在病区病房,用医术医技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守护健康。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法学法律工作者奔波在城乡社区,用法学法律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纾解心结。
“经本庭主持调解,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该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李某和生产队、村委会牵扯52年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年,18岁的李某为生产队建牲口棚时,因房屋倒塌造成双大腿粉碎性骨折,落下终身残疾。后来,生产队和村里也采取承担医药费、低价租赁等方式帮助李某减轻困难。年,李某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生活更加困难。
年11月,李某向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村委会按月支付医药费、护理费等。在第一次庭审时,双方对李某股骨头坏死与当年受伤的因果关系分歧较大,而且受伤时间太长,无法查询当年病历材料,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历城区法学会会员、法官于东亮说:“这个案件虽小,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办好。”于东亮多次与该村村委会主任沟通交流,讲明利害。疫情防控期间,他也继续努力协调,终于促成了双方和解。
庭审结束不到半小时,法官助理小路就通过电子送达平台向双方送达了调解书。李某表示:“没想到疫情防控期间法院工作还能这么快,非常感谢法院。”
济南市长清区法学会会员刘洪水牵头成立“心之源”心理志愿服务队,13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志愿参加,对外公布服务求助热线和咨询师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