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两个奥运时代的体育白皮书
TUhjnbcbe - 2025/1/9 22:28:00

10月23日,新安装的奥运五环标识亮相北京首钢园。视觉中国供图

年8月4日,李宁夺得洛杉矶奥运会自由操、鞍马、吊环三枚金牌。视觉中国供图

年2月16日,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米比赛中夺冠,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视觉中国供图

年2月4日,立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从10月26日起,中国的第二个奥运梦想进入倒计时天。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正在进行通关测试赛,表明“一切准备就绪”。而黑龙江、辽宁、重庆、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各地也在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天,共赴冰雪之约。

“国际体育大家庭对北京冬奥会非常期待,希望通过赛事的圆满举办,鼓舞更多人渡过当前的难关。”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此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透露,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下,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也收获了国际体育界的信心,“信心源于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基于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而梳理这两个原因的时间轴不难发现,中国体育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奥运会历练和嬗变,在不断打破重塑中更新迭代。天后,北京冬奥会开幕,中国体育又将迎来新的起点。

鸟巢上空一小步中国体育一大步

“无与伦比”,这是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年北京奥运会的评价,自13年前那场盛大的开幕式起,在世界描述中国形象时,这4个字至今仍常被提及。

年8月8日晚,“体操王子”李宁高擎火炬,被威亚吊到高空,如夸父逐日般绕场一周,手中的火炬缓缓照亮了“祥云画卷”,最后点燃了“鸟巢”的主火炬。近4分钟的空中漫步,世界的目光如同那束追光锁定他的身影,但李宁只是死死盯着自己手中的火炬“祥云”,在四五十米的高空,无暇他顾。

“我恐高,一到高处就脑袋发晕、手脚发凉。”李宁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宁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回忆道,第一次被吊至空中转了一圈,他便满身衣服湿透,“感觉自己飘在空中,没着没落。”面对这样荣耀但艰巨的任务,他陷入思索,“点火是一个象征性仪式,要表现国家群体性的精神,不容有错。”同时,“点火要展现的是中国人追求崛起的梦”,他无法拒绝。

为了保密,李宁的训练时间只能安排在深夜,每次绕场米花三四分钟,必须下来休息一个多小时。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记得,他常在黎明时分还能看见李宁在空中奔跑的小小身影。最终,这个身影被封存进奥运会历史的经典时刻,而年奥运会也成为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当时舆论预言:“李宁脚踏祥云的一小步,预示着中国体育将迈出一大步。”

选择李宁,背后是时代底色渐暖。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急需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证明实力,国际大赛是绝佳选择,李宁就在此时横空出世。年世界杯体操赛,年仅19岁的李宁参与了7项比赛获得6枚金牌,世界体操界迎来了属于“李宁”的时代。年洛杉矶奥运会,运动员肩负举国热望,要在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后首次亮相惊艳世界,许海峰击落首金的枪声过后,捷报频传,其中就有李宁一天揽获3枚金牌的壮举。

4年后汉城奥运会,带伤上阵的李宁接连失误,最终以一个无奈的笑容结束了自己最后一次征战奥运会的旅程。随后,李宁宣布退役,转身投入商海。

“过去比赛,出工厂要为厂争光,出学校要为校争光,出省要为省争光,出国就为国争光。”李宁所处的年代,“争光”似乎是运动员群体唯一主题,“但真正的体育还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产业等内容,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体育。”

年,乘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东风,“李宁牌”运动服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用品标杆,吸取首次申奥失利教训的中国也开始第二次申奥之旅。全程参与申奥的中国体育名宿魏纪中表示,“第一次申奥是逆水而上,第二次申奥则是水到渠成。”3年后,中国申奥成功,同年加入WTO。

年,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熊熊燃烧的16天里,中国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交出完美答卷,首次获得了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名,攀上了竞技体育成绩的巅峰。自此,全国上下关于金牌的执念似乎瞬间得到疏解,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人们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个奥运时代的体育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