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快乐叫幸福的烦恼。自成都日报锦观“四川体育的冰雪奇缘”系列报道接连推出后,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就立即热闹起来,电视台、期刊,甚至连抖音的都来了,或登门拜访、或电话采访……有些应接不暇。
与此同时,中心还收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最新的冬奥冲击名单,名单上除了成都日报锦观已经报道的7名运动员外,又增加了一位来自四川的男子单板滑雪U型场地选手高弘博。正当外界在为中国冬季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欢呼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地处南方的四川,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实现冬季运动项目的异军突起?”
十年夯实基础
三年突飞猛进
这首先要归功于广泛群众基础的建立,归功于跨界人才选拔战略的确定。近三年是四川冬季运动项目突飞猛进发展的三年,但在四川的发展却远不止三年。早在十多年前,四川省体育局竞技处“08、09”备战办公室就开始牵头推动四川的发展,并着手以跨省交流的方式开始冬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数不少的其他项目的运动员走出四川,到冰雪强省的运动队去磨砺、锻炼,为四川冬季运动项目人才储备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省内众多冰场、雪场的修建,进一步壮大了省内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省冬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仅以成都为例,现在已经有真冰场十多个,四川常年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已多达数百万。年,四川省体育局下属的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筹备、组建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后,在整合原有社会冰雪资源的同时,还通过跨界跨项选拔人才的方式,很好地实现了夏季运动项目向冬季运动项目的人才转化。
这些被转化的夏季运动人才包括哪些项目?据中心工作人员透露,有田径、体操、武术……选择这些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四川体育小快灵的特色,比如钢架雪车的黎禹汐和男子跳台滑雪的宋祺武就是来自田径项目的优秀选手,他们能够在国家队取得优异的成绩,基础是田径的快;而单板滑雪U型场地的选手,则多着重于灵活。近段时间,记者几度去市区的加中冰场采访,目睹了四川省花样滑冰队队员们的训练,入选的他们更注重空中转身的技巧,正是灵巧的具体展现……除跨界跨项选拔人才外,省冬管中心还因地制宜、利用省内轮滑运动开展好的优势进行创新,全面推广“轮转冰”,同时通过引进诸如中国短道速滑队总教练李琰的启蒙恩师贺培诚在内的诸多国内知名教练,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培养出了宋佳蕊、魏雪琴、周子荐、汤幸等一批颇具潜力的优秀年轻选手。在10月举办的年全国青年女子冰球锦标赛(U18组),四川女子冰球队更是在只有两年冰龄的前提下,力夺迄今冬季项目唯一一个集体项目的银牌。
引进优秀教练团队
走引进来并举
贺培诚是省冬管中心成立以来引进的第一位国内高水平教练,而过去的三年时间,中心引进的国内高水平教练远不止贺培诚一人,如女子冰球的关晓波、王崇炜,冰壶的周妍,单板滑雪的潘立权、谭帅,速度滑冰的王伟、马庆忠,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的付继侬……四川冰雪运动的发展,以前主要是走出去,而如今则是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据记者了解,三年时间省冬管中心引进的高水平教练有数十人,其中不乏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获得者和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培养者,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几乎可以与国家队教练媲美,“四川冬季项目目前的教练配置完全是国字号级别。”
这里姑且不用对每个人的履历进行详细描述,仅以短道速滑队为例。目前四川短道速滑队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马庆忠组和王伟组。前者是温哥华冬奥会“三冠王”王濛的启蒙恩师,他一手发掘并培养了王濛;王伟则是/世界杯美国站米、米冠军,年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米接力冠军。其他人,诸如关晓波、周妍、潘立权、付继侬……大多拥有国家队的经历,不是运动员时期取得过显赫的成绩,就是在国家队任职教练的时候带队取得过突破。
高水平教练团队的引进,加上国家冰雪跨界跨项选拔人才,四川冰雪运动成绩斐然。到现在已经建立专业运动队9支,涉及冬季运动小项达项,共计有专业运动员约余名,专业教练员24名,训练基地5个;在绵阳、雅安、泸州、阿坝等地设青训基地4个,年度组织省级青少年竞赛12项/次,带动20个市(州)、36个单位、0多名运动员参与年度青少年赛事,在第14届全国冬运会已完赛的64个项竞赛中,取得4金、12银、9铜的良好成绩。
再用十年时间
闯入第一集团
三年时间,紧张忙碌;三年时间,成绩斐然。还有两个多月,北京冬奥会就将拉开大幕。据最新消息,经过中国冬奥军团的新一轮筛选之后,还有8名四川运动员在冬季各项目国家队冲刺北京冬奥。在助力北京冬奥的同时,四川也加紧了新一轮冬季运动发展的布局。接下来,四川冰雪将紧紧围绕“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四川冬运项目“”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四川冬季运动项目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力争到年闯进全国第一集团,建成冰雪强省,增强为国争光能力。
要想在年建设成为冰雪强省,四川需要在今后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年北京冬奥会取得成绩;年全国冬运会成建制组队参赛,金牌数和奖牌数进入全国前八;全省群众性冰雪运动赛事活动每年举办次数达次以上,每年参与人数突破万人次;冬季运动传统学校达到所,冬季运动进校园所;专业指导员、裁判员、技能等级考评员数量超名;创造涉及冰雪运动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年北京冬奥会、年杭州亚运会(轮滑项目)、年第14届全国冬运会、年米兰冬奥会、年第15届全国冬运会、年冬奥会、年第16届全国冬运会、年冬奥会等重大赛事,四川力争一个都不缺席。而四川的冬奥梦想,也会从北京的力争夺牌,到米兰的力争夺金,不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攀升。
冰雪运动并非北方的独享。随着科技的发展,冰雪场馆的增加,四川已经逐步实现滑冰、滑雪的举步可就,这也彻底唤醒了四川人对冰雪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四川人走进冰场、雪场,去圆心中已被唤醒的冰雪梦。
南方有雪,蜀地有爱。冬奥金牌梦、冰雪强省梦……以爱为基,用爱坚持,相信四川的冰雪梦都将会一一实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胡锐凯陈浩摄影/视频陈浩胡锐凯部分资料由省冬管中心提供海报设计严瑾编辑王鹃校对王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