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近现代化转轨进程中,肩负着强健体魄、健全人格、磨炼意志、激发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学体育应运而生,逐步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今天举行的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上发表主旨报告时表示,中国将更加重视大学体育的发展,积极推动全球大学体育的发展。
怀进鹏表示,长期以来,通过聚焦体育为健康护航,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强调普及与提高并重,推动开放与交融共进,积极创新大学体育发展的理念、方法、形态,我国大学体育体系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功能显著提升,体育有效赋能大学教育,更好服务育人本职。
然而,数字时代也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怀进鹏指出,“随之出现的网络沉迷、手机依赖、信息茧房等问题,对青年身心健康和大学体育发展带来挑战。”
对此,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深有感触,“现在的学生,从清晨久坐到深夜、缺乏运动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健康,也可能让他们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他强调,为促进学生和校园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扭转青年学生在学业生涯中牺牲健康的趋势,国际大体联提出健康校园计划,目的就是让大学成为促进健康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为参与者提供身体活动、健康和营养方面的机会和资源,让这些成为校园生活的日常组成部分,“这项倡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学生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雷诺看来,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校园环境等方面都决定着学生对一所大学的评价,然而,“有什么体育设施”“能得到哪些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部分,将来也应成为大学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学校的竞争不仅在学术领域,而且在生活领域,且后者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国际奥委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罗帕则表示,让体育深入年轻人内心的机会并不少,只是这些机会并没有被全部抓住,“以奥林匹克教育为例,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项目,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体育意识,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时代在发展,有时我们并不擅长和现在的年轻人沟通。”罗帕注意到,项目遇到的瓶颈不仅出现在欧洲国家,在亚洲、非洲的国家,让年轻人接受体育同样需要沟通成本,“我们可能要利用年轻人正在使用的各种媒体形式,才能更了解他们的选择。”
当下,作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国家,中国持续重视大学体育发展的举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