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版义务教
TUhjnbcbe - 2023/10/11 17:42:00

现行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年颁布实施的,到今年已经实施了10多年。为了主动回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发展、新要求、新期待,教育部从年年底开始,组织了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经过3年多的时间,日前完成了修订。

课程标准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展开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当然它同时也是课程实施管理的最根本的依据。如果要发挥这样的功能,它应该具有自身应有的特点。首先是能用,能用就是思想性、科学性上是正确的;其次是管用,管用在内容上应该是系统的,方式上是适宜的,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再次是好用,好用就是简洁清晰,具体丰富,没有歧义。能用、管用、好用即是课程标准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可操作性、指导性六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本次课标修订的目标直指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目的是通过课标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能够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里面,真正落到实处。

本次课标修订的基本做法与追求

本次课标修订借鉴了国际经验,反映了我国课程教学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优秀成果。具有国际视野,更是扎根本土理论和实践探索土壤上的继续前行,如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素养导向等,实际上都是对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重要成果的吸纳。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体现了五个方面的基本追求。

一是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通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真正让学生进入课程。二是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目前的课程设置虽然是分科设置,但又不能只停留在分科课程上。既要承认分科设置课程的合理性,又要反映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在分科课程背景下去实现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这次课标修订,各门学科课程都设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是素养导向的质量观。为了体现素养导向,新修订的课标在内容上增加学业质量一章。四是做好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设计。义务教育阶段跟高中不一样,高中只有3年一个学段,义务教育阶段有9年,一般分为4个学段。如果是“五四”学制,就是“”的学段划分,如果是“六三”学制,就是“”的学段划分,这就涉及课程的9年一体化设计问题。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又是一个前面要接学前,后面要接高中的学段,所以它涉及幼小衔接和初高中衔接,加之4个学段内还有一个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因此,做好学段衔接也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五是兼顾“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并存的情况。此次修订的课标,以“六三”学制为主也兼顾了“五四”学制,为“五四”学制的课程也提供了建议,为“五四”学制的改革探索提供一个窗口和弹性空间。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

新修订的课标文本共分六章。第一章是课程性质,第二章是课程理念。许多教师可能不怎么注意课标的前两章,但是,一名好老师要把握住任教学科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发挥的功能,就不能不看课程性质。比如,语文到底是人文性的学科,还是工具性的学科,还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学科——这对我们把握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认识课程性质非常重要。课程理念表明了课程的总体追求,决定了课标后面四章到底如何设计,教师如何使用课标,如何看到课标文字背后的内涵,就要去认真研读课程理念。

第三章是课程目标。在这次修订中,课程目标是以核心素养的维度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又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如,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等跨9年的课程,设置了学段目标。学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分解,与总目标形成一一对应,使学段之间既连续又有进阶,既能体现学段的特点,又能够体现学段之间的互相连续性。当然,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只有一个学段的课程,就只有总目标而没有学段目标。

第四章是课程内容。与上一版课标不同的是,新修订的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开篇增加了一个部分,这部分是这门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这个总体框架起到了概览性地图的作用,看了这个概览性地图,就知道这门学科都学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相互有什么关系,哪一个是比较重要的核心部分,等等。之后才是具体的内容单位。在这些内容单位里面,每一个又设计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部分。课程内容部分还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总之,第四章课程内容部分,有课程内容总体框架的总览性地图,有具体的内容单位,有跨越这些内容单位的跨学科主题,而且跨学科主题不仅是跨越学科本身的内容单位,还要跨到其他学科进行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第五章为学业质量。这是修订后课标新增加的部分,学业质量包括了学业质量内容和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可以说,学业质量让课标变得更完整了。有了学业质量部分,我们才能评估这些问题——如何能够知道我的课程目标已经达到?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要选择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我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学习之后,如何知道我已经达到了目标呢?

第六章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相当于保障课程标准能够很好落实的举措,所以课程实施提了几个部分的建议。与上一版相比,新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建议。有人会说,这不是与教学建议重复吗?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建议强调的是教研部门包括校本教研方面的培训和研究,与教学建议不是一回事。

从课标的文本来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个部分非常清晰,逻辑上也是一贯的。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的重点与亮点

首先是实现了核心素养的自觉转向。

所有的教育教学都是要培养人的,但在教学中,却往往容易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递上,而忽略了学生的素养培养。本次课标修订重点就是实现教学过程要“目中有人”,把原来散落、隐含在课标里的培养人的部分凝聚起来,将课程教学导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主线,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学业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

如何让核心素养变成课程最重要的部分?首先要通过课程目标来体现,依照核心素养的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让课程目标的表述自觉转向学生的素养发展,而非停留于知识、技能的掌握量与掌握程度上。如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使人清楚地看到核心素养从性质到理念到目标之间的关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所提到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不是体育特有的,而是人的共通素养,这充分体现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是从核心素养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的,打破了人们对某一学科只培养单一学科的素养,而不培养那些共同素养的疑问,将核心素养自觉转向对学生本身发展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版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