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近代中国的众多校长中最重视体育教育的,或许就是创立南开学校的张柏苓了。在他所创办的南开学校里,体育真正做到了智育和德育同等重要,同时,张柏苓还是中国奥委会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
张柏苓认为,近代中华民族之大病有五个,分别为“愚、弱、贫、散、私”,但是其中“弱、散、私”是可以通过体育教育来根治的。学校提供的教育不仅仅使学生在智力和技术上得以增长,同时也应该注重体育教育的兼进,使得“体”与“育”并重。
如今我们在开展全人教育的过程中,再次将体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拎出来强调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将孩子们的体质提升上去,而是因为操练身体乃为灵*之善。的确,适量的体育运动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提升体质,增强抵抗力,但是转眼看看如今我们身边的孩子们,有多少不是将大把的本该归给体育锻炼与户外运动的时间,花在了智能手机、社交媒体与网络游戏上呢?孩子们的手指确实因此变得灵敏了不少,但是他们的身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操练。
我们也并不能将我国学校普遍缺乏体育教育的原因,归结于校园体育设施的落后、体育师资队伍的缺乏等客观因素上,虽然这些客观因素确实限制了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但是问题恰恰是出在了我们的心并不重视孩子们身体操练的原因上,我们似乎认为体育没有分数重要,体育不是必修课而是鸡肋一般的存在。
体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这是因为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操练了我们身体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有能力去保护我们在乎的人;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一个社群中更好地与他人协作,使他们懂得怎样和长辈相处,怎样与晚辈交流;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孩子习得纪律性的重要性,在合适的时候要学会遵守规则,顺服权柄,而并非一味地打破规则,体现自我,毕竟总是在彰显自我的人,并不能很好地融入一个群体;最后,体育教育还可以通过尝试新运动、坚持运动去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并且增加他们的抗打击能力,以及耐力。这些能力,用我们今天流行的词汇描述其实就是所谓的“情商”,而体育教育,也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这些能力。
乐教可以塑其情操,陶冶心灵,培养孩子们对真善美的感受与追求;体育却可以塑其体魄。没有体能训练,只有乐教的教育会使人柔弱;而没有乐教训练,只有体能训练便会使人粗狂狂躁。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孩子们的体育教育,将这块短板补起来,好使他们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