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除先天遗传对长高的影响外,后天因素中,适当的运动项目、合理强度以及持续长期的体育运动是促进身高发育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哪些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窜个子”呢?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杜新星副教授给大家介绍。
小学生的骨骼短细,软骨成分较多,骨化尚未完成,骨组织中水分和有机物成分所占的比例较大,因而骨的弹性与韧性较好,不易发生骨折,但坚硬性差,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的能力较差,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易发生弯曲和变形。小学生不宜进行负重过大的力量练习和长期维持固定姿势的练习,避免骨骼发生畸形。10~14岁处于初中阶段的少年儿童的骨骼系统正处于发育成长期,此阶段骨组织中的水分和胶质较多,钙质较少,骨密度较薄,弹性和韧性很好,坚固性差、容易弯曲变形。15~16岁时水分和胶质逐渐减少,钙质增多,很多部位的骨组织未完成骨化,坚固性仍较差。高中生骨骼的生长发育已进入稳定阶段或缓慢增长阶段。女生16~17岁,男生17~18岁四肢骨化迅速,脊椎骨到20~22岁,髋骨到19岁后完成骨化。骨化完成后,身高不再增长,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三类运动促进孩子“窜个子”杜新星副教授介绍,促进身高增长的运动可以采用三类:第一类是有氧运动,比如说游泳、慢跑、快步行走、滑冰、骑车、球类运动等,通过大肌群参与有节律的反复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氧运动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左右。第二类为弹跳运动,人体的高矮主要由下肢骨骼的长短决定,比如跳绳、跳皮筋、蛙跳等运动,可以使下肢得到节律性的压力,充足的血液会加速骨骼增长。弹跳运动以每天1~3次,每次5~10分钟为宜。第三类为伸展运动,比如引体向上、韵律操、太极拳、踢腿、压腿、芭蕾练习等伸展运动,可以增加柔韧性,使身体变得更加轻松和灵活。配合前两种运动,每周进行3~5次。通过运动来促进骨骼生长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儿童青少年长得最快的是五月份,平均达到7.3毫米,其次是五到十一月份平均有6.3毫米,这两段时间气候转暖,儿童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生长发育也最为迅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身高的有效增长。”杜新星副教授最后提醒。来源:三秦百姓健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