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冬奥会,相信大家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冬奥会靓丽的体育场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这座有“冰菱花”之称的高颜值冬奥场馆,其实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身份——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作为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体育建筑,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外观用几何线条串联成绽放的五彩“冰菱花”,内在则充满了绿色科技。
“冰菱花”的格栅幕墙在保证美感的同时,还能起到遮阳以及节能的功效;其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相比传统制冷方式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
光伏发电系统可产生每年约7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满足冰上运动中心的部分用电需求,进一步节约能耗。
包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在内,北京冬奥会共有3个、共计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这些场馆大量应用节能环保设计和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减排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
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建筑运行碳排放占国家总碳排放的20%左右,如果计算隐含碳排放,则接近40%。为实现建筑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措施就是推动新建建筑实现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房地产建筑业的碳中和指数仅为43.5。为推动建筑领域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国家近年来多次发布相关*策要求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那么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自年9月1日起实施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找到相应答案。
近零能耗建筑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规定的建筑。
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降低60%~75%以上。
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能效指标略低于近零能耗建筑。
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降低50%以上。
零能耗建筑
零能耗建筑能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高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
我们可以看到零能耗建筑通过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能够完全覆盖建筑本身用能需求,甚至多余的能量还能供给社会使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新的节能技术、材料技术、能源利用技术正在不断的应用到建筑上,以下一些技术值得我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