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包括有跑步、跳高、跳远等田径类运动,以及少儿足球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球类运动。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趣味性较低,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不能有效把握运动技能。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年龄段,进行针对性改进教学,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运用形式多样与丰富有趣的体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认真学习、模仿训练、参与活动中,更好地把握各项运动技能。
一、开展小组合作,激发运动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运动技能,教师要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开始,逐渐进行深入的运动技能指导。根据所教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先在课堂上播放精彩的比赛视频,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在室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各项活动,以此循序渐进把握运动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可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为让学生把握运动技能,教师通过组织体育小组,开展趣味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其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二、适当降低难度,培养学生自信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发育不成熟,各项机能不佳,同时注意力不集中,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容易出现各类失误,平时也比较贪玩,不能持续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
根据这种情况,在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时,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此之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表现,再适当增加难度,可以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在小学体育的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程度,适当降低相关运动技能的难度,从最简单的运动技能开始,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之后再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天赋教学,这样的运动技能教学更加科学与有效。
三、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运动基础,结合过去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不佳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式教学、游戏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化教学、竞赛式教学等,提升运动技能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天赋等因材施教。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授式、示范化的单一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小学生的运动基础、身体素质等,开发与实施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运动,在学习与训练中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新时期的教育理念等,引入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创设多元化与科学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各项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