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8年前的非典幸存者,现在都怎么样了 [复制链接]

1#

提起年的非典,很多人仍是记忆犹新,在这场全球性传染病疫潮中,累计确诊病例例,死亡人数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确诊病例例,死亡人数人。

当年,我们众志成城,战胜了非典型肺炎病*,可那些活着的患者们,确过得如此辛苦。

没有特效药的病*,只能靠各种大剂量的抗生素、激素、猛药一起上,刺激和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保住患者的性命。

其中,很多是“因公感染”的医护人员,因为非典后遗症,他们失去了工作的能力,长期接受治疗,有些人失去了爱情或婚姻。

最严重的家庭,9口人全部感染非典,14天内去世了4个……

这些“非典幸存者们“,转瞬沦为残疾、偏见、失业、贫穷的受害者。

虽然非典造成的感染人数远远少于新冠肺炎,但是后遗症却成为幸存者之殇。

据报道,北京登记有非典后遗症患者约人,民间调查显示80%因病离岗,60%家庭变故,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抑郁……几乎是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普遍状态。

18年前的非典“幸存者”,现在都怎么样了?建议了解一下

方渤

年出院的时候,作为“被成功治愈的非典病患”,方渤一度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他满怀希望,微笑着对镜头说:“我觉得我又是一个新生“。然而当后遗症逐渐显露,生活的窘迫让方渤找不到可以微笑的理由。

方渤一家共有9口人感染非典,他的妻子和妻姐都因抢救无效而去世,此外有5人在日后患上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你活多少年,你就要受多少年的痛苦,治这儿了哪儿坏了,治那儿这儿坏了,没完没了。”方渤久病成医,如此解释股骨头坏死。

现在他头发花白,身形瘦弱,身上尽是手术后的疤痕,“我全身的骨头就跟石膏一样脆弱,骨头会不可逆转地塌陷下去,直至瘫痪或死亡。”

杨志霞

非典10年过去,对于脑海中不断回放的非典遭遇,55岁的她依然能够清楚地记住每一个片段,那些本应渐渐模糊的琐碎细节,如种牛痘般深植在她的脑海中……

现在谈到非典,杨志霞语气中已流露出些许的抵触情绪,眼神不时飘向窗外的斜阳,声音踌躇而缓慢。

“非典之后我们家破人亡,再没有一起吃过饭,这对我们家是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至今翻不过身来。”杨志霞在采访中这样说。

在她的记忆中,年的春天是“白色”的,道路空了、商场空了、公交空了、酒楼空了,还有她原本热闹的一大家子——11口人,9人感染非典,4人因此丧命。

张文荣

张文荣,61岁,曾任北京长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处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年4月10日,张文荣的医院看病,后感染非典,4月16日去世。

第二天,照顾父亲的张文荣和她的哥哥、姐姐都因感染非典被隔离,张文荣的丈夫独自料理了老人的后事,每次说起这段往事她都忍不住掉眼泪。张文荣年6月1日出院。
  

张文荣现在身上的病有十几种,老伴儿揽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我们所有的退休金都用来看病了,要是看病没那么多花费,我们现在肯定很幸福。

李桂菊

东四十条15号,曾是北京第一个因非典爆发而暂时被封的民宅,也是李桂菊的家,非典后,她被诊断为右侧股骨头坏死,并患有肺功能障碍和重度抑郁症,她的丈夫也是后遗症患者,病愈之后得以继续在原单位工作,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李桂菊是杨志霞的嫂子,在这个破碎的大家庭里,李桂菊的小家庭得以幸存,因此相比起杨志霞和刘秀芬,李桂菊面对记者显得更平静一些。

几乎每个非典后医院的常客,李桂菊也不例外,当天下午,李桂菊接受针灸、推拿和药物泡脚等理疗,她说这些治疗能减轻痛楚。

非典肺炎为什么会出现后遗症?

非典幸存者出现了后遗症,主要是由于激素使用不当所导致的,由于非典当时疫情严重,为了抢救感染者的生命,大量将激素药物用于紧急治疗,而激素副作用会导致部分患者的股骨头坏死。

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康复后有肺部后遗症,比如肺间质纤维化,需要长期佩戴呼吸机,甚至要长期用药。

由于当时非典疫情爆发,患病的人很多,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够很快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也是导致非典后遗症的一个原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