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育教师招聘口令指挥与队列队形调动的基本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http://www.xxzywj.com/m/

体育教师招聘口令指挥与队列队形调动的基本技能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教学中的口令)

体育教学中的口令,一般按类别可以分为队列口令、基本口令、数字口令、武术口令、信号口令等几个方面。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保证。室外中小学体育课,每节课教师都离不开用口令来指挥队列和队形与基本体操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既达到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与组织教育,又提高学生协同一致的行动能力;既促进身体的一般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又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上课积极性;为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上述要求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有效地运用口令,发挥口令的功能。要把口令喊得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楚,而且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第一节队列口令的运用

队列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在组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口令是用语言与信号按照一定的口令词句,遵守规定的程序来表达的指示。

教学实践中,发口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口令种类的不同喊好口令

1.由预令和动令组成的口令。

例如“齐步——走”,“向左转——走”等,喊口令时,要求学生听到预令准备做动作。

发口令时,注意咬字、吐字清楚,发声洪亮,稍悠长,而且预令与动令之间要有一个适当的间歇。预令的长短,要根据队伍的大小和学生的动作来决定。队伍人数多,动作不熟练的,预令长一些,队伍人数少,动作较好做的,预令短一些,例如“向左——转”的“左”字,“向右——转”的“右”字,“齐步——走”的“齐”字,要喊的清楚,使学生听了有个理解的过程。

发口令时,声音干脆,洪亮有力,学生听了有一种“令行禁止”的感觉,声音的大小与洪亮的程度,要从队伍人数多少来决定,队伍人数多,声音大些,稍长些;队伍人数少,声音小些,短一些。

2.只有动令的口令。

例如“立正”、“稍息”、“坐下”、“起立”、“报数”等,就只有动令,只有动令口令的喊法,要求声音连贯,而且有字的轻重之分。如“报数”的“数”字要比“报”字重一些、“坐下”的“下”字要比“坐”字重一些。“起立”的“立”字要比“起”字重一些。发口令时,教师要随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遇到有两个以上的队(组)的学生执行口令时,因为没有预令,一定要指明执行口令的对象。如“第一队(组)的学生蹲下”等。

3.进行中的口令。

进行中的口令,也是由预令与动令组成的口令。喊这种口令时,虽也按照预令与动令组成的口令进行,但要掌握时机,字斟句酌,喊快了不行,喊慢了也就不整齐了。行进中的口令,一般动令落于右脚,但也有例外,“向左——转”走时,动令就应落于左脚。

二.下达口令的基本要求

1.发声部位要正确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扯开嗓子大声喊口令,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部位。下达口令时,正确的发声应该是用胸腔、口腔、头腔三个部分产生共鸣,因此,喊口令时要把上述部位机能都动员起来,达到协调一致的工作。这样,才能加大呼吸量,获得正确的发声,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喊口令时单纯靠喉头力量是不正确的。

我们在发口令时,要先吸一口气,吸气的深度要根据口令的类别而定。下达短促的口令,如“立正”、“稍息”、“报数”等,一般向下压气,应以胸腔为共鸣器官。下达带拖音的口令,如“齐步——走!”、“向右——转”、“向右看——齐”等,吸气要吸的深一些,一般要吸到丹田(脐下),俗语话,“丹田一口气,”意思就是加大呼气量,达到声音洪亮、宽厚、甜润,有声势,声情并茂的目的。

2.掌握好口令的节奏。

下达各种口令都要注意节拍,预令、动令和间歇都要有明显的节奏,以便于队伍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听得清楚,使得悦耳动听。

3.发口令时要注意音量有大有小,有强有弱。

声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队伍的纵深长度和人数的多少。下达口令时,起音的高低与否关系不太大,但最后一个字一般音调都要高一些,例如“齐步——走!”,“走”的发音就要高;“向右——转”,“转”字发音要高;“向右看——齐”,“齐”字发音要高,如果音调不分高低,那么它就失去了口令的作用了。

4.注意突出主音和运用调声。

下达口令时,要突出主音,重点字要喊清楚,音量要稍大,拖音也要适当的加长,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清楚口令的意图,整齐准确地做出动作。如“向左(右)——转!”,要突出“左”字或者“右”字;“向前x步——走!”要突出数字。

三.口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位置选择

要求体育教师喊口令时,要选好适当的指挥位置,横队时,站在队列中央前;纵队时站在队列左侧先头,变换位置时要用跑步过去。以身作则,做学生模范,既耐心教育,又严格要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用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纪律严明;宽松相结合,答而不死,改而不乱。

2.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教师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求学生尊敬师长,教师首先尊敬学生,要求学生站有站相,姿态端正,教师也应首先做到,不然就很难“令行禁止”了。

3.加强口令技术的基本功。

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积蓄起的聪慧才智,浸透着教师辛勤劳动的汗水。有人把口令与动作比作“七分口令,三分动作”,是说明口令与动作的关系。发口令,如果“有气无力”,学生容易厌倦,无精打采;有经验的教师的口令传情授意很见功夫,学生练得精神振奋,严肃认真,动作协调,行动一致,这就要求教师经常练习口令,耐心体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节基本体操口令的运用

基本体操的口令,一般采用呼数口令和指示性口令两种,这在组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就指挥自如,井井有条。教师一下达口令,学生秩序井然,闻声而动;同时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对提高基本体操的动作质量,都起着直接作用。因此,口令在体育教学中是调动队伍指挥做不可忽视和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它是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保证。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每节课都离不开基本体操的练习,要达到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作风;培养学生的身体姿态,提高动作的节奏和韵律感;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基本体操的口令,一般喊法是“预备起,”1、2、3、4、5、6、7、8:2、2、3、4、5、6、7、8··········。其中用力动作呼得要重,伸展动作呼得柔一些,喊的节奏也有快、慢,轻松与强烈,短促与联贯之别,如腹背运动要轻一些,跳跃运动快一些,整理活动呼得轻松些;冲拳运动要呼得强烈,全身运动要呼得连贯,扩胸运动要呼得短促有力,这样学生做起操来,各节都有特点,节奏感也强。

基本体操的口令,既要喊得清晰、洪亮,又要自然,应根据动作的特点,按照动作的节拍、速度和振幅的大小,而有强、弱与长、短之分。有经验的教师,在基本体操教学时,采取指示性的口令,效果很好。例如用“快,2、3、4、5、6、7、8”,“慢,2、3、4、5、6、7、8”。或者结合做操动作可喊“用力,上、踢、膝、盖、伸直”,“4、2、3、4、5、6、7、停”(或喊再做)。也可以提示学生下一节的动作,可喊“4、2、3、4、扩胸运动”;为了指明方向和引起做操人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可加上左、右、前、后、伸、直、用、力等。

如果有个别人有错误动作,可以采取个别纠正,为了不影响大家做操,一般可以采用指示性口令,如有的人两臂弯屈可喊“2、2、3、4、两、臂、伸、直”,或操后个别纠正。

在基本体操练习时,有时教师采用哨音,击掌等来代替口令来指挥,哨音音量高,声音干脆,音域广,可以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刺激,以调节他们大脑的兴奋点。如果学生上了二、三节文化课后,精神表现疲倦,哨子的作用就更明显。熟练的使用哨子,能发出高、低、强、弱、快速长短的声音,节奏更显出清晰、明快,也有利于提高操练的效果。击掌代替口令,也很好,击掌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但不宜在人多的情况下使用。

运用口令,教师必须认真严肃,态度和蔼,因此,教师既要把握发令要点,又要清晰、洪亮,这样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同时要使口令波及全体学生,稍不清晰,学生听不懂口令,就会不认真做动作。发令要富有情感,热情奔放,当学生安静时,声音要轻些,低些;比较乱时,则呼得重些,高些,长些。

体操队形散开时,发令是以右翼排头(或中间某个同学)为基准前后两步距离,左右两臂间隔,成体操队形散开。集合时,发令是以右翼排头为基准,成密集队形集合。集合时可用手势同时做出指示。教师站的位置,要便于观察学生。

教师要不断提高发口令的技巧,总结发口令的体会,便于随时改进,提高质量。

第三节数字口令的运用

教学时,配以有节奏的音响喊“数字口令”,不仅可以使“数字口令”的节拍与学生的动作建立联系,又可以帮助提高肌肉感觉的准确性。

1.运用“数字口令”,可以加快动作速度。

例如跨栏的栏间步伐要求速度快,不然将影响下一个跨栏动作的完成,在栏间跨栏步伐中,学生往往拉大步或倒碎步。教师为了调整栏间距离,抓好过栏技术,采用有节奏的“数字口令”来调节学生的栏间步伐节奏,即在学生每过一个栏后,起跨腿刚一触地的一瞬间就开始喊“1、2、3!”的口令,让学生随着口令的节奏练习三步过栏。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快速栏间步伐节奏。

2.运用“数字口令”,能调节完成某一动作时用力的大小。

在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如果应该加强用力的地方没有及时用力,就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动作的效果。例如背越式跳高助跑时,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倒数第二步应及时有力地蹬摆,那么髋部就不能很快移到起跳腿上,而直接影响到起跳效果和造成一系列的错误动作。如果教师采用在学生最后4步助跑时喊“1、2、3、4!”的口令,同时把“3”字适当喊中一点,就可以帮组学生完成某种动作。教师应事先交待将“3”字喊重一点的意义,让学生在练习中随着音响的刺激的突然加强,而加大这一步蹬地的力量。

3.运用“数字口令”,培养学生对连贯动作各环节之间的“时空”感觉。

例如标枪投掷步伐中(以五步投掷步伐为例),倒数第三步和倒数第二步之间(即交叉步)时的“时空”间隔太短,就会影响到超越器械动作的顺利完成。相反,倒数第二步和倒数第一步之间的“时空”间隔太长,就会破坏已形成的超越器械动作,从而直接影响到最后用力的效果。如果教师在学生持枪助跑左腿踏上第二标志线(以右手投掷为例),右腿落地的一瞬间开始喊“1、2——3、4!”这样一种节奏的口令,即当喊到“2”时,除加重音响以提醒加大蹬地力量外,同时延长“2”的音节,再接着喊出短促的“3、4!”口令,就能使学生通过这种起承结合,节奏分明的“数字口令”,适当延长交叉步的腾空时间,并缩短了最后一步两脚落地的时间间隔,及时有力地完成了最后用力动作。从而较快地建立延缓抑制和缩短反射时间。

4.运用“数字口令”,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长距离助跑的项目中,其助跑的稳定性和节奏是很重要的。如果助跑的步点不准,节奏混乱,就会使已有的速度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不仅造成动作的紧张,不协调,也容易使下一个技术环节的脱节,从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完成。例如说跳远的助跑不好,就会影响到起跳、腾空、落地等一系列动作的完成,也会造成踏跳不准导致犯规。如果教师在学生起跳助跑时,当左脚踏上第一标志线,右脚开始前摆落地就喊这样的数字:“1、2、3、4、5、6”,“1、2、3、4、5、6”,“1、2、3、4!”所组成的连贯性强、节奏逐步加快的口令来配合,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就会在这样的音响的刺激引导下,逐步提高助跑的速度和准确地完成起跳动作。这样提高踏跳准确性的原因及在于助跑的步数。节奏已被这几组连贯性的“数字口令”所固定,因此助跑的稳定性大大加强,助跑步点调整起来也容易,从而提高了踏跳的准确性。

第四节信号口令的运用

信号口令是指利用口哨、击掌、节拍器、音乐以及特殊规定的信号代替口令,不仅起到口令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帮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利用信号口令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恰到好处。

为使学生有新鲜感,还可以采用信号变换法,便可产生不同的刺激效果,如进行队列练习时,第一次课教师只用“左——右——左”口令呼唤学生操练,第二次可以示意学生听哨音练习,第三次又变为“1——2——1”指挥。这样稍加变化,变换使用信号,即使同一内容的练习,都比老用哨音刺激学生好些。又如队列练习跑步时,教师一会儿用“1——2——1”指挥,一会儿用“1——2”······指挥,稍变喊法,就会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下边把信号口令分析如下:

1.哨声。

哨声具有非口头语言所能表达的语言功能,是在体育教学中变换、传递信息的好方法。不同的哨声所代表的信息也有所不同,教学时,必须与学生沟通。也就是学生不熟悉的哨声向学生交待清楚后,才能在教学中采用。这样来建立师生信息收发渠道。有经验教师的哨声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哨声在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与怎样运用呢?

(1)哨声丰富了教学语言。学生听了不仅由不同的音感而产生心理反应;是学生保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而且显示了哨声的能动作用,使声音清脆、响亮、肯定、有力。通过哨声传递教师的命令和指示,把信息传递给学生,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练习,使体育课充满生机活力。运用哨声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嘟——”尖长一声,表示某动作或片段的开始。“嘟嘟”!短促两声,提醒注意。“嘟——”(声音由高到低)悠缓一声,表示某些动作的片段结束和暂停。“嘟嘟——”(声音由低到高对违犯纪律的学生给予警告)。“嘟嘟嘟——或嘟(四字)”,表示紧急集合。“嘟嘟”(声音由低到高到低,表示小组的轮换等等)。

(2)哨声的短促、清脆、响亮与特有的音响和音频迅速发布出来,既加快了条件发射的作用,而且赢得了教学指导时机;从而加大课的密度与强度,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3)在长距离投掷时,在指挥跑步,在分组轮换以及教师位置处于逆风位置发令时,采用哨声指挥,既能够保护教师的咽喉与口腔的卫生,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真进行锻炼。

(4)通过哨声对某些动作技术给予指令信号时,使大脑皮层由于受到哨声的刺激,会形成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能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发射,加深了对动作结构与节奏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针对学生跳远接近踏板时,降低跑速的毛病,为了强化学生起跳的意识,教师在先于学生起跳前的瞬间,“嘟——”!的一声哨声给其信号刺激;有如针对学生“冲刺”跑时易犯减速的毛病,教师在接近终点线前10米左右处,用“嘟!嘟!”的哨声,代表“快!冲过去”,提示其不要减速,发出的指令有一定的刺激性,使学生大脑在瞬间做出反应。及时给予指令信号,既可以强化信息痕迹,对矫正动作也有明显效果。

哨声多种多样,且有轻重、长短、缓急的变化。为了加大呼气量使气息充实,要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用丹田力。使横膈膜向上挤压,用胸腔上下部之气发音,这样哨声雄壮有力。在发布短促哨声时,用舌尖顶住“哨口”,舌尖一伸一缩,犹如吹笛时的单吐,达到音色清晰,有起有伏,节奏鲜明。变化音调音色时,除用呼吸控制力度外,用食指或拇指控制哨子的“出风口”,来调节声音的高、低、长、短,吹出的类似“滑音”,有相当的表现力。用气平和,气息稳定,可吹出像空旷清晰、缥缈高远的“泛音”,哨声清晰、嘹亮、音色纯朴,别有一番韵味。

体育教师应在哨声方面展现才华和能力,提高哨声的技艺,既要经常练习吹哨子,使哨声振动灵活,控制自如,有节奏感,又要使哨声动听悦耳,做到“声中有情”,增添哨音的艺术感染力。

但在体育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哨子会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因为哨音过多过频,也是一种噪音。据人们测定,体育课上鸣哨时的音量最高可达到分贝。环境保护理论告诉我们,正常生活环境的音量应控制在55~70分贝之间,如果持续超过85分贝,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了。而长时间地接受噪声,会使人的听力逐渐下降,危害心血管、神经核消化系统的功能,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难怪在有的教师鸣哨时,同学们会捂起耳朵,愁眉苦脸,有的甚至怪叫。学生对尖利刺耳的哨声很反感。时间一长,不仅会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

体育教师队列队形规范

一、原地队列动作:

1、立正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颚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2、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全脚的约三分之一,两脚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以自行换脚。

3、集合

要领:集合时,指挥员应当先发出预告或者信号,如“全班注意”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四列横队——集合”的口令。所属人员听到口令预告或者信号,原地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听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集合(在指挥员后侧的人员,应当从指挥员右侧绕过),自行对正,看齐,成立正姿势。

口令:成四列横队——集合。

要领:基准学生迅速到指挥员左前方适当位置,成立正姿势;其他学生以基准学生为准,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齐。

4、报数

口令:报数。

要领:横队从右至左(纵队时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时向左转头)报数,最后1名不转头。报数是清点队伍人数的方法,应在立正姿势中连贯、迅速地进行。有时可在稍息时报数,但每人轮到自己报数时,必须立正。报完数后又自动稍息。根据队形变换,分组的需要或为了集中注意力,可采用1--X报数;奇数报数;偶数报数;间隔X报数等方法。报数要求必须准确,声音洪亮,转头迅速,训练报数时常采用报数比赛或报数游戏的方法。

5、整齐

(1)向右(左)看齐。

口令:向右看——齐,向前——看。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向右转头,眼睛看右邻同学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学生,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第三人为度,后列人员,先向前对正,向右看齐。听到“向前——看”的口令,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2)向中看齐。

口令:“以×××为基准,向中看——齐”。

要领:当指挥员指定“以×××为基准”时,基准学生左手握拳高举,听到“向中看——齐”的动令,将手放下,其他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向右(左)看齐及向中看齐完成后要喊“向前——看”。

6、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向右(左)靠拢。

(1)以右(左、中间×××)为基准散开

口令:“以右(左、中间×××)为基准——散开”

要领:以右翼为基准为例,听到动令后,其准生(第一列排头)不动,左臂侧举,后各列排头左臂侧举,右臂前举(后面离前面排头稍大于一臂距离),其余学生两臂侧举,迅速散开至到达预定位置,先对正,后看齐将臂放下成立下姿势。

(2)靠拢

以右(左、中间)翼为基准向右(左、中间)看齐。

要领:听到动令后,其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迅速向其准学生靠拢,先对正,后看齐成立正姿势。

二、原地转法:

1、口令: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初学时可采用分解练习,即1拍转动,2拍并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一动作。为了协调一致地掌握完整动作的节奏,练习时可采用随动作呼“1、2”。在教学训练中常因某种组织教学的需要,两路(两列)学生要同时向左向右转时,口令必须明确的指出转向目标。如两路纵队时,口令是面对面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面对面的队形。或是背对背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背对背的队形。

2、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照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度。

三、队形变换:

1、原地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

口令:成八列横队——走。

要领:变换前,先报数,听到口令,双数学生左脚后退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右跨一步,左脚向右脚靠拢,站到单数学生之后,自行对正,看齐。

2、原地八列横队变四列横队

口令:间隔一步,向左离开。

成四列横队——走

要领:听到“间隔一步,向左离开”的口令,取好间隔;听到“成四列横队——走”的口令,双数学生左脚左跨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前一步,左脚向右脚靠拢,站到单数学生左侧,自行看齐。

3、原地四路纵队变八路纵队。

口令:成八路纵队——走。

要领:变换前,先报数,听到口令,双数学生右脚右跨一步,左脚(不靠拢右脚)向前一步,右脚向左脚靠拢,站到单数学生右侧,自行对正,看齐。

重做一次时,加口令:间隔一步,向右离开,取好间隔。

4、原地八路纵队变四路纵队。

口令:距离二步,向后离开。

成四路纵队——走。

要领:听到“距离二步,向后离开”的口令,取好距离;听到“成四路纵队—走”的口令,双数学生右脚后退一步,左脚(不靠拢右脚)站到单数学生之后,自行对正。

四、各种步法和立定:

1、口令:踏步——走。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照齐步的要领摆动。

2、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50—70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着夏季作训服时,与第四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训服时与第五节衣扣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步。

3、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倦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里合。听到动令,上体稍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55—75厘米,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肘,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步。

4、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时,听到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脚尖向外约30度),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听到口令,再跑两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听到口令,左脚踏一步,右脚靠拢左脚,原地成立正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踏二步,再按照上述要领进行)。

5、口令:向右(左)转——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动令落在右(左)脚上),左(右)脚向前走半步,脚尖稍向右(左),身体向右(左)转90度,同时出右(左)脚,向新方向行进。

6、口令:向后转——走。

要领:听到口令(动令落在右脚上),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转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

五、队列口令下达要领:

1、短促口令:只有动令,不论几个字,中间不拖音不停顿,通常按音节(字数)平均分配时间,有时最后一个字稍长,发音短促有力,如:“停”“报数”

2、断续口令:预令和动令之间有停顿,如:“第***名,出列”。

3、连续口令: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有时预令与动令之间有微歇,预令拖音稍长,其长短视部队大小而定。动令短促有力。如:“立------定”“向右------转”行进间动令通常落在右脚

4、符合口令:兼有断续口令和连续口令的特点,如:“以***为准,向中看------齐”

5、下达口令的基本要领:发音部位要正确,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胸音多用于下达短促口令,腹音多用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掌握好音节,下达口令要有节拍,预令和动令、微歇有明显的节奏使队列人员能够听清楚,注意音色,音量不要平均分配,下达口令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如:“向右看——齐”“齐”字发音要高,突出主音,下达口令时把重点字的音量加大,如:“向后——转”要突出“后”字,“向前**步——走”要突出数字。

qq(备注自己全名)需要的资料是什么主题,想好发给我。。。

欢迎转载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