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缺少了共情力,你就可以堂堂正正不要脸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援助 https://m.39.net/disease/a_l8oelnq.html

无赖是无赖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小学三年级,我三姨从农村来我家串门,她带我去农贸市场上买香瓜。瓜农坐在装满瓜的四轮车上,大喇叭循环播放着带有大碴子口音的叫卖声“嘎嘎好吃嘎嘎脆,嘎嘎甜来还不贵”。

东北卖瓜的架势你懂的,不仅瓜多,人嗓门也大,一走一过吵吵的你脑瓜子嗡嗡的。瓜农对自己的瓜显然充满信心,掰开几个让我们先尝后买,我三姨一听说不花钱尝,差点把我脑袋插瓜堆里。

帅气瓜农,在线尴尬

就在那一天,我尝了我人生中最多的免费香瓜。尝到最后我实在吃不下了,我三姨决定买一塑料袋,瓜过完秤,她硬要我在她付钱的时候,再顺两个进去。

瓜农顶着烈日卖瓜,汗衫都被汗打透了,他黑黢黢的手里赚着一打旧旧的毛票,旁边的铝饭盒里装着一堆钢镚留着给人找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家钱赚的也不容易啊,我怎么想都下不去手。

我三姨交了钱,一边寒暄,一边暗地里开展偷瓜大计。她不断对我挤眉弄眼,用胳膊肘子咣咣怼我胸口,示意我麻溜地偷几个瓜,我依然坚守了我的底线,不偷,不抢。

明里交钱,暗地偷瓜

接下来的一路,我三姨都在数落我是多么的没用,跟作为老大的我妈一样没用。以前她们小时候,我妈出去放鹅,为了不踩人家菜地总是绕路,平均每次放鹅丢两只。

然而我姨总让鹅去横穿别人家菜地,鹅也很开心,毕竟可以嘴欠吃一路。但我妈死活不干,她也是这么教育我的,要多为别人考虑。三姨觉得我们是真轴,这点事儿都整不明白。

故事的发展,应该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三姨在农村过完了偷鸡摸狗的一生,然而我由于被爸妈教育有方而终于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格局。

事实正好相反。我三姨她做事不为别人考虑,求别人办事的时候拉得下脸,多贪多占也理直气壮。她用亲情威胁亲戚,把她介绍到首都某夕阳国企,看守废弃不用的物资。

她运用娴熟的偷盗技巧,用卡车一车一车地盗卖资源,用这笔钱自己做了点小生意,最终在北京买了三套房。由于偷的动静太大,还差点把当初介绍工作的亲戚还有直属上级全都拉下水,但我三姨觉得无所谓,这一切都是苦尽甘来,是她应得的。

后来她初中都没毕业的女儿嫁了北京的拆二代,现在她每天看孙子,一家人都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富足生活,甭提有多开心了。

倔强如我,就不信那个邪,不偷不抢不贪不占我还不能活了咋的?于是我这个25岁的女青年毅然决定,跻身沪漂一族,每天挤公交赶地铁,吃不饱但也饿不死,看不出大前途但是也没啃老。

去年年中,三姨家的姐生二胎了,车也换了百万级的。那时候我爸心梗,我妈股骨头坏死,俩人一起住院,医院两头跑。因为钱紧,我一直在“副作用小的进口药”和“医保能报销的国产药”之间游移不定。

这是我25年来,信仰唯一崩塌的时刻。有些人她不管不顾,踩着别人的肩膀头子一路走得顺风顺水,而我一直在为别人着想,遵守了所有的规则,吃了最多的亏,但我又得到了什么?

2

无赖快乐吗?他们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

那些共情能力差的老赖,他们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有人常说,你不能狗咬狗,你不能和垃圾人一样垃圾,掉份儿。他们用臭不要脸换取一点点利益,是因为他们没素质,他们生活过的很苦。他们曾经遭遇了不堪回首的童年,无赖是他们被生活压迫下所作出的顺从,但你高风亮节,哪能跟他们以眼还眼?

于是很多人以为无赖天天插队占座撒泼打滚,无非是对底层生活竖了个中指,他们满口喷粪喷倚老卖老也只能当做消化道对食物的高声礼赞。错了,无赖一点都不辛苦,还很快乐,这种“爱谁谁爱咋咋地”的快乐是你无法想象的。

8月21日,是农历七月十一,雨后的济南云淡风轻,是个适宜出行的好天气,G也只是一辆普普通通的高铁,如果没有瘫痪的孙博士在车上的话。

“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了?现在你有三个选项:要么自己站着,要么你坐我那个座位上,要么你自己去餐车上坐着去!”对前来讨还座位小姑娘,孙博士面不改色心不跳,有理有利有节,丝毫不让步。

乘务员来劝,孙博士更牛叉了,“站不起来,到站帮我找个轮椅。”真的是身残志坚的霸道总裁本人了。正常人都能臊够呛的场景,对于孙博士来说,都是毛毛雨。

他不仅没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丁点愧疚,反而还跟朋友沾沾自喜地炫耀,你看,我又把一车人耍得团团转。

把全国人民气得够呛,而孙博士受到的惩罚仅仅是半年不能坐火车而已。他有过造假行为,例如论文抄袭,他有过欺诈行为,比如出租临期的房子,他当二房东把租金套出来,把房东和房客都骗了。座霸事发之后,孙博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借着龙哥的事拍了个视频跟各位老铁打招呼。

孙赫跟各位老铁SayHi

正常人怎么干出这种事?首先运用排除法,他已经是博士了,所以应该不是个弱智;他之所以嚣张,主要是因为他的共情能力太差。

所谓共情能力,就是也叫移情能力,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的能力。

共情能力差,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我get不到你的想法和感受,我和你完全不是一路人。

比如我们在微博里看到:一个流浪的老人主动帮服务员收拾桌子,以换取在肯德基里过夜的机会。多数人看了都觉得老无所依的人让人心里难受,但共情能力差的人就直接喷:你个大傻B也太玻璃心了吧?没见过捡破烂的?

第二种,我差不多能够get到你的感受,但我不care。

座霸孙博士就是这种人,一面侃侃而谈写论文谈法制道德,一面在违法乱纪的边缘疯狂试探,事后还不知悔改。

这就要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说起,婴儿时期的感情是一元的。婴儿一出生有了母亲,就有了食物供给,因此婴儿首先对母亲产生依恋。但此时ta和母亲只是一种剥夺关系,他更倾向于使用母亲。

12个月之后,婴儿开始意识到母亲和ta一样,是另外一个独立个体,于是ta可以通过看母亲的表情获得一些情绪线索,了解母亲的喜怒哀乐,逐渐发展成二元关系。

18个月之后,就算没有直接的喂养关系,婴儿也开始能够和亲人有情感互动,这时候婴儿会对父亲产生依恋,发展出三元关系。24个月以后的婴儿,会发展出多元关系,也渐渐有了共情能力,ta尝试感受别人的感受,这个时候如果他不小心打到别人,或者做错事,他会对别人表现出安慰和关心,继而发展出内疚的情绪。

在这个阶段心理没能发育健全的婴儿,共情能力就会很差,他们可能是那些大马路上打爹骂娘的小畜生,也可能是孙博士这种为害一方的搅屎棍。

3

共情能力差,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高吗?

共情能力太差的人,普遍都是人嫌狗不待见。曹云金曾经说过“我最讨厌的就是有一种人:不知道什么事,就劝你一定要大度。这种人你得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这扎你一刀,血还没擦干净呢,他过来跟你说“你要勇敢一点”,你死不死啊?!”

有的人在别人痛彻心扉的时候他得来一句,“嗨!多大点事啊!”这种人时间长了跟谁都友尽,估计自己也犯愁。但没关系,共情其实是有固定模式的能培养的,你先天不行,后天可以弥补。

训练初级的共情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倾听,首先你要抱着真正想理解别人的态度,然后,你可以运用一个公式来提高共情能力:

合理的共情=确认态度+理解情绪+解决问题+预留空间

比如,你和两个室友下课临时决定去吃饭,由于疏忽,忘记一个翘课的室友在寝室饿的嗷嗷叫,当你们吃饭回来见到他一脸不爽的时候:

如何做

第一步辨别情绪:你可以试着去确认“我们今天吃饭忘记带你,让你觉得没有被尊重,你感觉不高兴了,我理解的对吗?”

第二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是临时决定出去的,没有故意不带你,让你感觉被忽略了,是我自己的做法欠妥,我为此感到愧疚。

第三步,告诉对方自己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方法:“我为我欠妥的做法向你道歉,下次吃饭我会记得提前通知你。”

第四步,不要咄咄逼人,期待他马上就有所回应,给双方一个调整的空间。

所谓共情能力,就是我看见了真实的你,我看穿了你的脆弱,但我欣赏你的勇敢,并且想要满足你的情感需求。当你试着用这几步逐渐训练,乃至达到精准共情的时候,就会发现,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并不是那么困难。

4

过犹不及,差不多就得了。

适当的共情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演员在把自己代入角色的时候,需要达到一个专业级别的共情,但这都是经过了训练的。

凡事过犹不及,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不了解如何正确地换位思考,又很执迷于当别人肚子里的蛔虫,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共情能力过强并不是一个好事,用力过度就会变成刻奇。比如杨绛先生去世的时候,朋友圈里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哭丧婊,连杨绛先生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读过唯一跟杨绛有关的作品,就是杨绛辟谣说“不是我说的”那句话。

不仅没意义,甚至还怪恶心的。一旦你努力成功了,共情能力太强,情绪波动就会很大,因此笔下生花能刻画出不同角色的文人墨客总会比常人承受更多痛苦,海子卧轨,顾城自缢,他们都只能选择自己结束生命。

这世界每天都发生很多的事件,共情能力过强,只会让你浑身难受:一看到风卷残云就悲伤难抑制;一听到雨滴落石你就无可奈何,听别人说西藏多么洗涤心灵,哪怕刷屁股去也得穷游一趟;一听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