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1966年至今世界杯上足球运动的发展 [复制链接]

1#

从年至今:世界杯上足球运动的发展

据估计,有4亿人收看了年在温布利球场举行的世界杯决赛,对阵双方是英格兰队和西德队。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在电视上观看比赛直播,这改变了我们足球记忆的方式。

在年世界杯之前,世界杯根本没有电视转播。如果你想知道球队的比赛情况,你第二天买了一张报纸,读一篇上面的专栏文章,它们是由穿着西装、叼着雪茄的体育记者撰写的。

年之前,世界杯根本没有电视转播。如果想了解赛况,你可以在第二天买份报纸,上面有穿着西装、叼着雪茄的体育记者撰写的专栏文章。现在球迷们可以通过黑白影像看到他们了:赫斯特拿球,射门、球进了——有些人在球场上,他们认为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就是现在!

但是,亲自去观看世界杯的每场比赛,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每过四年,就会出现数以亿计的怨妇,足以证明这一点。你是否真切记得自己之前看过的某场比赛?更遑论四五场了,对吧,不必介怀。

幸运的是,足球随着一项电视转播运动的到来,产生了另一个始料未及的影响:它使得将比赛转化为数据成为可能。

Opta是一家数据供应商,其详尽的赛事记录,是你所见大多数足球数据的幕后推手。该公司回溯了几十年的视频,记录了年以来的每一场世界杯比赛,一场场地记录,就像他们记录周末的英超联赛一样。

最后,我们可以用一种本该被体验的方式,来品味足球史上最著名的时刻了......就像电子表格中的一堆数据。

说真的,这挺酷的。

你已经看过不少进球集锦了。你读过的代笔自传和战术历史,也浩如烟海。但是,除非你有幸对自己五岁时穿着忍者神龟睡衣,在博洛尼亚观看的南斯拉夫对阵阿联酋的那场比赛,有深刻印象。否则,便没有客观的方法,去衡量足球运动在诸多方面的变化。

不过现在,有了半个多世纪的数据,我们不妨一试。

这里,一个个时代,一张张图表,比如贝利每90分钟控球贡献编织成的传球网络等,汇总为了TheAthletic过去14届世界杯的历史数据

长传时代:-70

人们在温布利观看的那场决赛,看起来并不像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足球。(尽管如果你走遍大街小巷去找的话,依然能寻觅到它的踪迹,虽然它毫不起眼。)

那时候的传球距离太长了。在年的决赛中,英格兰队和西德队有多达21%的传球尝试,皮球都运行了至少20码。相比之下,在上届世界杯中,只有五场比赛达到这一水平,其中三场是伊朗队在小组赛阶段达成的。

另一点就是,球总是在头顶飞来飞去,球员并不拘泥于所谓的“位置”。突击测验一下——英格兰队在决赛中踢什么阵型?

好吧,简单说一下概念。上面的可视化图形叫做传球网络,它显示了球员在比赛中的平均站位。这场比赛踢到了加时,双方都没有换人——考虑到换人制度,直到年世界杯才引入,意味着这场决赛的所有球员,都打满了分钟。

球员所在圆形的大小,对应于他们尝试传球的次数。球员之间连线的粗细,表示一名球员向另一名球员传球的频率(每90分钟至少传球5次,才能获得一条线)。

看到了吧,杰克-查尔顿的圆点在底线附近茕茕孑立,难道他和球队脱节了吗?在长传时代,这对中后卫来说是家常便饭。别担心,几十年后你就会看到变化了,伙计。

线条和圆形的颜色,是基于一个叫做“控球价值”的指标,实际上相当于“进球概率”。当一名球员把球传到某个位置,使球队更有可能破门。这时,进球期望值的变化,就是这次传球的价值。

控球价值指标有很多种,有些比其他的更复杂。但我们采用的是一个简单的网格,它告诉你(现代)球队在给定位置得分的平均频率。这是一个球运行的状态。把球传得更靠近对方的球门,你会获得一些控球价值。把它向回传,你将一无所获——再见,先生。

作为比赛的模型,这略显粗糙,对吧?然而,这或多或少是当时足球的运作方式。在年世界杯期间,球队每向后传球1码,就要向前踢7码。到了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1/3。“回传并不意味着胆怯,而是另一次更好组织的开始,”瓜迪奥拉曾经写道。在这代人之前,这种直言不讳的言论可能会让他下课。

从上面的声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向前的直传球已经不再常见(11点钟方向和1点钟方向的传球更少),传球距离也大大缩短(蓝绿色取代了亮黄色)。也许更重要的是,声纳图表明,在长传时代,球队不愿意横传。在现代足球中,绝大多数的传球都是贴地球,而不是在球场飞来飞去,这是有原因的——稍后我们会讲到这一点。

关键是,足球一直在变化。这些变化有时是由战术趋势驱动的,有时是由比赛规则驱动的,有时是被其他奇怪的事情支配。比如,选在多哈郊外的沙漠举办世界杯。

我们这些做足球分析的书呆子,喜欢讲我们如何改变足球运动的故事:大约15年前,Opta和其他公司开始收集比赛数据。在过去的10年中,分析师们用它来普及一个叫做预期进球的指标,基本上就是“从离球门更近的地方射门,笨蛋”。渐渐地,在各大联赛中,外行们听到了统计数据上的好消息,瞧,球员们确实从离球门更近的地方射门了。

这也许都是事实,但世界杯数据清楚地表明,在人们听说xG(即预期进球)之前。这种射门上的巨大变化,就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年,禁区外的射门占62%。到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4%。50年前,进球需要大约15次非点球射门,而现在这一比例接近1/10。

在过去的几届比赛中,射门是非常有选择性,这是事实。但长期趋势,让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与数据到底有多少关系?人们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数据表明了什么?

每隔一段时间,数据就会显示足球运动和之前相差无几。

年,巴西队在决赛中漂亮地击败了意大利队,以至于一家报纸把他们的成就与登月相提并论。

他们通过短传(巴西队不到10%的传球是长传)和传控(向前传球距离与向后传球距离的比例,不到5:1),做到了这一点。每次回传都不是胆怯的信号,而是另一次更好组织的开始——当然,这不包括克洛多阿尔多在本方半场,莫名其妙地尝试了一次不看人的后脚跟传球,让意大利人笑纳大礼。这招很糟糕,但也很巴西。

巴西队的27脚射门中,有19脚是在禁区外完成的。他们不连贯的中后卫线,保留着长传时代的痕迹。

尽管如此,这支球队的阵型清晰,边锋靠近中路,中场联系紧密,进攻型右后卫,看起来很像现在的4-2-3-1阵型。观看这场比赛的镜头,会发现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怪事,就像塞在抽屉里的第一代iPod一样。也许它还能播放Nelly的专辑?

中场时代:-82

看,这些“时代”是虚构的。没人在两届世界杯之间划清界限,并决定现在每个人都以不同方式踢球。但在鲍比-摩尔长传吉奥夫-赫斯特和热尔松领衔巴西中场(作用和哈维差不多)之间的某个时刻,整个赛事的氛围开始转变。

这听起来很愚蠢,但追踪比赛如何运行的一种方式,就是记录球员在球场中的位置。

年,球场中央几乎一片空白,球如果坐在3万英尺高的过道座位向下俯瞰,会发现,这是一片不毛之地(也许足球正在听着第一代iPod)。足球和球场中央,在深情对望。

到年代后期,热点图已经完全翻转。球队不再从球场两端打长传冲吊,而是直接在中场缠斗,甚至懒得用边路。

发生了什么变化?也许进攻球队注意到,他们在一些黄金区域得到了大量的空间,如果不好好利用这些空间就太可惜了。

从年到年,接到传球和射门之间的平均时间,缩短了近20%,从3.1秒降至2.6秒。在早期的比赛中,更多的控球时间,意味着更多的空间。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持球球员,利用了这一优势,在防守球员逼抢前,他们会获得大量的空当。当你翻到一个老游戏时,你会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无球状态下站着等球,就好像他们是大巴黎的前场三叉戟?”

各支球队逐渐意识到,最有效通过中场的方式,不仅是持球推进。而是像巴西队那样,比赛时在中场进行有组织的传球。年,里努斯-米歇尔斯率领那支大名鼎鼎的荷兰队,在面对巴西队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荷兰风格的边锋会站得更开,但中场组合会搭配一名极富创造力的内锋——约翰-克鲁伊夫,他扮演了类似贝利的“箭头”角色——为球队构建一个强大的中路传球三角。

看一看中后卫,是如何参与到更紧凑直传的比赛中的。他们不仅要是给边路球员长传,还要在后场耐心地倒脚。如果巴西队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并未让世界抛弃长传的话,那么全攻全守打法很快就做到了这一点了。

防守时代:-90

除了漂亮的三角传递,米歇尔斯的球队还留下了另一项遗产:造越位战术。当防守方争先恐后加强中场,以对抗真正想利用中场的对手时。他们学会了像荷兰人那样压缩空间,让自己的防线更紧密,并充分发挥边裁的作用。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越位判罚的数量急剧增加。以至于到了年,修改比赛规则,允许进攻球员和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平线。这似乎只是在短期内,鼓励了双方进行更多的赌博。在90年的意大利之夏,越位判罚达到了创纪录的8.5次,但事情最终趋于稳定。

让那个时代沉闷的,不仅仅是边裁的旗子。现在大家不再训练不惜一切代价把球向前踢,球队发现自己真的喜欢回传给门将。规则允许门将捡起球,并把它踢到任何地方。

回传给守门员是很保险。当你需要时,这是个拖延时间的好方法,总会有球队需要这样做,这件事令人深恶痛绝。

当国际足联的官员们,看到年世界杯的场均进球只有2.2个,比八年前的2.8个明显下降时,他们禁止了门将手接回传球——这一改变将是革命性的。到了下届世界杯,传给门将的球减少了近2/3。

在这两次规则改变前的十年里,足球并不以辉煌著称。80年代的伟大球队,是迭戈-马拉多纳领衔的阿根廷队。他们抛弃了70年代的风格和架构,变成了只有迭戈-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当对手可以利用越位陷阱,来压缩你的传球空间,并与他们的门将保持距离时。也许盘带穿过中场,并非是个很糟糕的策略。

转型时代:-年

还记得触球热点图吗?让我们花点时间,看看年世界杯上中场的激烈厮杀。

没有了安全的回传球这根救命稻草,球队不得不再次学会如何向前踢,他们必须面对最新的克制中场战术:阿里戈-萨基的区域4-4-2逼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进攻方之所以享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即使防守方确实想要进行逼抢(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传统的做法也是人盯人。这种防守方式,说好听点儿叫“高风险、高回报”。说得不好听,就是前荷兰和奥地利主帅恩斯特-哈佩尔口中的:“如果你采用人盯人战术,你就相当于派上了11头驴。”

如果没有仔细的协调,盯人计划可能会以各种不幸的方式,被对手撕开防线。萨基治下的意大利防守则截然不同,他们的四人区域防守更为现在的球迷所熟知。随着其他球队争相效仿,世界杯逼抢的效率飙升,传球成功率从年的80%骤降至年的75%——这是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更具侵略性的进攻打法(从年到年,再到年,每次传球的垂直距离稳步上升)和大量的传中(年世界杯上,32%的进球是在三次传中后打进的,这在迄今为止的数据中最高)。你还记得,有传统边锋的老式4-4-2阵型吧?那可能是足球,最后一次给人留下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感觉。

这是足球运动的转型时期:球队比以往更努力地施压,进攻速率更快,试图让对手措手不及。这种快速起伏的动作,制造了很多定位球,尤其是任意球(最近,角球和点球更为重要)。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因为足球开始朝着更现代的方向发展。

到本世纪首个十年的中期,从贝利和克鲁伊夫时代,就一直放在中场的创造性的二前锋,终于演变成了攻击型中场。这种打法被使用的频率,也超过了4-4-2中场的组合。很快,边锋们也开始向内线靠拢,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的逆足侧踢球,这样他们就能内切,兜出弧线来大力抽射了。

在年世界杯上,有许多球队放弃了原有的4-4-2阵型,采用了4-2-3-1或4-3-3阵型,葡萄牙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中场有三名球员,而非两个。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有时会踢内切的左边锋。另一侧的路易斯-菲戈,则踢传统的传中右边锋。

一切开始变得似曾相识。

传控时代:-18

不难看出,是哪支球队开启了我们这个时代。从年到年,西班牙队基本上打遍天下无敌手。他们通过在所有的长期趋势上加倍下注,把我们带到了现在的地步。

他们没有排出三中场,而是排出了四到五名中场,在边路、锋线位置增加中场球员,恨不得把他们塞到飞往南非航班的行李舱里(他们大多是小个子)。

西班牙队的传球次数几乎比任何球队都多(截至年,他们场均次传球,是有记录以来第二高的),尝试长传的次数也几乎比任何球队都少(7.7%,当时是第二低的)。他们传球迅速(两次传球间隔2.5秒)且距离短(每次传球间隔16.7码)。他们是瓜迪奥拉的——好吧,是比森特-德尔-博斯克的球队。但让我们现实一点,这些球员在国际比赛的间隙,和谁一起度过了他们的比赛日——真是完美的传控机器。

所有这些传球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在Opta新的赛事数据中获得高分。尽管那时,人们确实谈论了很多关于控球率的问题。

西班牙队非常擅长横传和回传,以便向前推进,这使得对手很难去进行压迫。这使得所有的10名外场球员,更容易一起推进到对方半场。拉开的边后卫可以在进攻中提供宽度,而边锋则会在禁区前沿施压,中后卫则会向上提进行高位防守。

一旦他们像那样准备好了,要把球从他们脚下抢断,并长时间控球几乎是不可能的。

世界杯上的成功反抢次数急剧增加,在这里指的是球场最前方60%的位置,在8秒内夺回球权,这可能是传控时代的真正优势。但这也反映了众多试图效法西班牙队的球队,在深思熟虑后的答案:其他弱队的做法则截然相反。

他们没有浪费精力,去逼抢技术精湛的控球一方。而是在防线间留出空间,站位比较靠后,防线尽可能保持紧凑。希望在反击时,来打对方身后的空间。甚至一些天赋异禀的球队,也调整了比赛风格。他们认为自己在无球时,会有更好的机会。

因此,我们看到了一场令人费解的年世界杯决赛,法国队直接起球(19%的传球尝试是长传),并依靠定位球(一个任意球和一个点球)打开局面。总体上看,他们像是在表演某种存在主义戏剧。在精神上,表明中场无用。

他们的传球网络就像是在绝望呼救。那天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中,他们的非点球预期进球只有0.3个。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你猜怎么着,他们赢了。面对现实吧,书呆子们。

排行榜

如果不坐在一起,列举诸位名宿,重温精彩瞬间,世界杯的数据回顾便不完整。

下面的排行榜主要基于控球价值,由于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原因,(它基于简单的平均值,它没有考虑时代因素,也无法看出无球的情况,)这远非完美。但总的来说,至少比单纯的计数要好。它让我们重视足球的运行,这就是球队创造进球(以及避免失球)的方式。

下面的三个数据——成功的抢断、铲断和拦截——之所以被包括在内,是因为它们并没有真正运球,但它们确实以一种更难评估的方式,改变了进球概率。我们来盘点一下吧。

如果这些统计数据太多,一次消化不完,那么用一张简单的散点图怎么样?下面的“有球价值”纵轴,是将一名球员的有球能力(传球、传中、带球)叠加。而横轴,则是其在无球时对球队的贡献(接应球)。

在这些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克鲁伊夫,他远胜于其他球员。

用不同时代的防守标准,来粗糙地比较持球能力,这公平吗?不,并非如此,但这次排名与公正无关,这是为了纪念一些球星。

还记得梅苏特-厄齐尔和亚历克西斯-桑切斯,当他们来到英超踢球时,他们的名字是如何被口诛笔伐的?这俩家伙在世界杯上曾大放异彩。

还记得皮埃尔-利特巴斯基和阿里尔-奥尔特加吗?如果没印象,你可以现在点开YouTube,看看他们是否真得比贝利和马拉多纳更好,然后回过头想想,再次阅读关于控球价值的解释(提示:我们不是在惩罚不成功的行为)。

最后来说一下球队方面。

对于加拿大和新西兰这样的球队来说,这可能看起来并不光彩,因为他们在累计净胜球上排名垫底。但请记住,这意味着他们比所有空白国家做得更好,因为他们进入了决赛圈。

至于绿茵场的另一端,如果你知道西欧和南美,历来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成功的地区。抑或巴西和德国,这两个进入决赛最多的国家净胜球最多(可怜的无冕之王荷兰紧随其后),你也不会感到惊讶。

你想要知道哪支球队全能冠军,对吧?好的,好的。

自年以来,巴西的净胜球达到了惊人的+1.01。但你猜他们怎么说,这是个简单的游戏。

“22个人追逐着1个皮球,90分钟结束笑到最后”的德国人(场均净胜球+1.03),在50年的进球数上独占鳌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