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2年11月导向性深研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_4661155.html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年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间喜剧”,反倒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域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直抒胸臆,依赖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年B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我死了”)。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立场。

在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点式文学批评,立足原著整体,讲究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解读细致,阐释深刻。

B.弹幕能够即时即兴地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进行点评,制造交互的狂欢气氛,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文化取向较传统的人更加讲究评论中的逻辑与秩序,他们反对在读写娱乐化的过程中渗透参与感和趣味性。

D.弹幕空间可以看做是一种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人生选择,但同时也要理性审视弹幕蕴含的负面因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印刷文化节奏相对缓慢,思想交换受到客观条件上的限制,但目前它仍是速度与深度比例恰当的范本。

B.弹幕环境中,写作要想表达真实自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这样才能无限趋近言文一致的境界。

C.人们在弹幕的文字游戏中获得心理满足,这其实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缺乏知音慰藉,饱受功利束缚的窘境。

D.两则材料都做到了站在观察社会现状的视角去看待“弹幕问题”,体现了审慎理性的辩证态度与客观立场。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弹幕:“还读了《情商宝典》。”

C.《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身处绝境却意外得到关云长的义释,曹操感其情义。弹幕:“骄兵必败。”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假如你作为弹幕问题论辩的反方,要针砭其负面影响,请结合材料一、二,列出你的论述要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弹幕文化兴起原因的理解。并结合实际,给当代青年提两条正确对待弹幕或其背后文化的建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山上的小屋

残雪

在我家屋后的荒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来的小屋。

我每天都在家中清理抽屉。当我不清理抽屉的时候,我坐在围椅里,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听见呼啸声。是北风在凶猛地抽打小屋杉木皮搭成的屋顶,狼的嗥叫在山谷里回荡。

"抽屉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哼。"妈妈说,朝我做出一个虚伪的笑容。

"所有的人的耳朵都出了毛病。"我憋着一口气说下去,"月光下,有那么多的小偷在我们这栋房子周围徘徊。我打开灯,看见窗子上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隔壁房里,你和父亲的鼾声格外沉重,震得瓶瓶罐罐在碗柜里跳跃起来。我蹬了一脚床板,侧转肿大的头,听见那个被反锁在小屋里的人暴怒地撞着木板门,声音一直持续到天亮。"

"每次你来我房里找东西,总把我吓得直哆嗦。"妈妈小心翼翼地盯着我,向门边退去,我看见她一边脸上的肉在可笑地惊跳。

有一天,我决定到山上去看个究竟。风一停我就上山,我爬了好久,太阳刺得我头昏眼花,每一块石子都闪动着白色的小火苗。我咳着嗽,在山上辗转。我眉毛上冒出的盐汗滴到眼珠里,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我回家时在房门外站了一会,看见镜子里那个人鞋上沾满了湿泥巴,眼圈周围浮着两大团紫晕。

"这是一种病。"听见家人们在黑咕隆咚的地方窃笑。

等我的眼睛适应了屋内的黑暗时,他们已经躲起来了--他们一边笑一边躲。我发现他们趁我不在的时候把我的抽屉翻得乱七八糟,几只死蛾子、死蜻蜓全扔到了地上,他们很清楚那是我心爱的东西。

"他们帮你重新清理了抽屉,你不在的时候。"小妹告诉我,目光直勾勾的,左边的那只眼变成了绿色。

"我听见了狼嗥,"我故意吓唬她,"狼群在外面绕着房子奔来奔去,还把头从门缝里挤进来,天一黑就有这些事。你在睡梦中那么害怕,脚心直出冷汗。这屋里的人睡着了脚心都出冷汗。你看看被子有多么潮就知道了。"

我心里很乱,因为抽屉里的一些东西遗失了。母亲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垂着眼。但是她正恶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脑勺,我感觉得出来。每次她盯着我的后脑勺,我头皮上被她盯的那块地方就发麻,而且肿起来。我知道他们把我的一盒围棋埋在后面的水井边上了,他们已经这样做过无数次,每次都被我在半夜里挖了出来。我挖的时候,他们打开灯,从窗口探出头来。他们对于我的反抗不动声色。

吃饭的时候我对他们说:"在山上,有一座小屋。"

他们全都埋着头稀里呼噜地喝汤,大概谁也没听到我的话。

"许多大老鼠在风中狂奔。"我提高了嗓子,放下筷子,"山上的砂石轰隆隆地朝我们屋后的墙倒下来,你们全吓得脚心直出冷汗,你们记不记得?只要看一看被子就知道。天一晴,你们就晒被子,外面的绳子上总被你们晒满了被子。"

父亲用一只眼迅速地盯了我一下,我感觉到那是一只熟悉的狼眼。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每天夜里变为狼群中的一只,绕着这栋房子奔跑,发出凄厉的嗥叫。

"到处都是白色在晃动,"我用一只手抠住母亲的肩头摇晃着,"所有的东西都那么扎眼,搞得眼泪直流。你什么印象也得不到。但是我一回到屋里,坐在围椅里面,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就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杉木皮搭成的屋顶。那形象隔得十分近,你一定也看到过,实际上,我们家里的人全看到过。的确有一个人蹲在那里面,他的眼眶下也有两大团紫晕,那是熬夜的结果。"

"每次你在井边挖得那块麻石响,我和你妈就被悬到了半空,我们簌簌发抖,用赤脚蹬来蹬去,踩不到地面。"父亲避开我的目光,把脸向窗口转过去。窗玻璃上沾着密密麻麻的蝇屎。"那井底,有我掉下的一把剪刀。我在梦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它打捞上来。一醒来,我总发现自己搞错了,原来并不曾掉下什么剪刀,你母亲断言我是搞错了。我不死心,下一次又记起它。我躺着,会忽然觉得很遗憾,因为剪刀沉在井底生锈,我为什么不去打捞。我为这件事苦恼了几十年,脸上的皱纹如刀刻的一般。终于有一回,我到了井边,试着放下吊桶去,绳子又重又滑,我的手一软,木桶发出轰隆一声巨响,散落在井中。我奔回屋里,朝镜子里一瞥,左边的鬓发全白了。"

"北风真凶,"我缩头缩脑,脸上紫一块蓝一块,"我的胃里面结出了小小的冰块。我坐在围椅里的时候,听见它们丁丁当当响个不停。"

我一直想把抽屉清理好,但妈妈老在暗中与我作对。她在隔壁房里走来走去,弄得"踏踏"作响,使我胡思乱想。我想忘记那脚步,于是打开一副扑克,口中念着:"一二三四五……"脚步却忽然停下了,母亲从门边伸进来墨绿色的小脸,嗡嗡地说话:"我做了一个很下流的梦,到现在背上还流冷汗。"

"还有脚板心,"我补充说,"大家的脚板心都出冷汗。昨天你又晒了被子。这种事,很平常。"

小妹偷偷跑来告诉我,母亲一直在打主意要弄断我的胳膊,因为我开关抽屉的声音使她发狂,她一听到那声音就痛苦得将脑袋浸在冷水里,直泡得患上重伤风。

"这样的事,可不是偶然的。"小妹的目光永远是直勾勾的,刺得我脖子上长出红色的小疹子来。"比如说父亲吧,我听他说那把剪刀,怕说了有二十年了?不管什么事,都是由来已久的。"

我在抽屉侧面打上油,轻轻地开关,做到毫无声响。我这样试验了好多天,隔壁的脚步没响,她被我蒙蔽了。可见许多事都是可以蒙混过去的,只要你稍微小心一点儿。我很兴奋,起劲地干起通宵来,抽屉眼看就要清理干净一点儿,但是灯泡忽然坏了,母亲在隔壁房里冷笑。

"被你房里的光亮刺激着,我的血管里发出怦怦的响声,像是在打鼓。你看看这里,"她指着自己的太阳穴,那里爬着一条圆鼓鼓的蚯蚓。"我倒宁愿是坏血症。整天有东西在体内捣鼓,这里那里弄得响,这滋味,你没尝过。为了这样的毛病,你父亲动过自杀的念头。"她伸出一只胖手搭在我的肩上,那只手像被冰镇过一样冷,不停地滴下水来。

有一个人在井边捣鬼。我听见他反复不停地将吊桶放下去,在井壁上碰出轰隆隆的响声。天明的时候,他咚地一声扔下木桶,跑掉了。我打开隔壁的房门,看见父亲正在昏睡,一只暴出青筋的手难受地抠紧了床沿,在梦中发出惨烈的呻吟。母亲披头散发,手持一把笤帚在地上扑来扑去。她告诉我,在天明的那一瞬间,一大群天牛从窗口飞进来,撞在墙上,落得满地皆是。她起床来收拾,把脚伸进拖鞋,脚趾被藏在拖鞋里的天牛咬了一口,整条腿肿得像根铅柱。

"他,"母亲指了指昏睡的父亲,"梦见被咬的是他自己呢。"

"在山上的小屋里,也有一个人正在呻吟。黑风里夹带着一些山葡萄的叶子。"

"你听到了没有?"母亲在半明半暗里将耳朵聚精会神地贴在地板上,"这些个东西,在地板上摔得痛昏了过去。它们是在天明那一瞬间闯进来的。"

那一天,我的确又上了山,我记得十分清楚。起先我坐在藤椅里,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然后我打开门,走进白光里面去。我爬上山,满眼都是白石子的火焰,没有山葡萄,也没有小屋。

(原载《人民文学》年第8期)

文本二

残雪,本名邓小华,中国女作家,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残雪的小说用变异的感觉展示了一个荒诞、变形、梦魇般的世界,揭露了阴郁、晦涩、恐惧、焦虑、窥探和变态的人物心理及丑恶人性的相互仇视与倾轧。她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写出了人的某种本质性的特点。她的笔触直指人存在荒谬,
  )(3分)

A.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B.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C.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D.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含贬义,体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

B.起居注,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修史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

C.庚辰,在文中是纪日,按天干地支排序,庚辰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

D.践祚,也称践胙,指走上阼阶主位,文中是登基的意思,与“受禅”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征从正面指出尧、舜广开言路而知晓恶人恶行,可谓“兼听则明”;也从反面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人“偏听则暗”的悲剧结局。

B.褚遂良虽然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但作为史官,他对君主言行都会如实详尽记载,“不虚美,不隐恶”,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中原的华夏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唐太宗却做到了平等地爱护他们,是他创造盛世、使“四方服悦”的原因之一。

D.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议论会经常聚焦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避免重蹈前朝的治政之失;在与大臣们的论治中,太宗能够做到兼听众议,从谏如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劝谏太宗要“简能而任之”,对此唐太宗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①。垂柳不萦②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①淹留:停留。②萦:旋绕。

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使天气凉爽,诗人却会因“有明月”而“怕登楼”,正是明月勾起了他的离愁别绪。

B.“花落烟水流”既写秋景,又喻年华,兼有二义之妙,也反映作者飘泊无归的处境。

C.“裙带”代指离去的伊人,诗人埋怨垂柳不去挽留,看似无理,实则情真意切。

D.全词紧扣“惜别”一题来展开,着笔精工巧致,节奏舒缓绵长,情感真挚动人。

16.词中划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蜿蜒曲折的江水和月光照耀的原野。

(3)“流水”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借指时间流逝,世事变迁,朝代兴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物质生活主导文化思想的境况下,人心浮躁而至精神空虚,以物质衡量个人能力的观念已逐步成为当下许多人奉行的_____①_____,国人在并不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以物质而观文化,个人主观崇尚者众,又因无意从客观世界跳出而至精神匮乏,道德迷乱,信仰崩溃。中国千百年来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时已知世界的影响可谓_____②_____,既然历史上的我们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化,当代的我们又怎可忽视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中华文化的_____③_____,就该从我们渐次“活”起来的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成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活”所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当代青年正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与新时代同行。

B.以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致力于传播文化理念,这成为不少人的努力方向。

C.这里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一种文思。

D.印度的甘地凭借他伟大的成就,被称为“圣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用物质关照文化并崇尚用自己主观想象判断的人很多,又因为不想脱离客观世界而导致精神方面匮乏残缺”,从语义上二者基本相同,而为什么说原文效果更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特发性脊柱侧弯和姿势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前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后者_____①_____。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校中小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坐在椅前半部,上身前倾”等不良坐姿。除了学生的习惯外,_____②____是主要原因,学生的一个书包就占据了椅面一半,另外,部分学生将大量书籍放在课桌面,在狭小的空间读书写字,不能完全舒展,不能保证正确的坐姿使得弯腰、驼背、脊柱病变发生的情况增加。长期不正确的站、走、坐以及书写姿势,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劳受损,使得固定脊部两侧正常弯曲的肌肉力量下降,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的突增速度比较快,_____③_____。当然,更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不足。

脊柱侧弯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除了影响外观,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压迫脊髓影响行走,还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寿命。

家长可以通过“四横一竖”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检查。一看孩子的后背是不是对称的,看两个肩膀是不是等高,两个肩胛骨下角是不是等高。两个腰窝是不是对称,还有骨盆两侧髂嵴高度是不是一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提取上文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本书阅读(共1小题,3分)

23.下列关于《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说林黛玉和他是姑表,薛宝钗跟他是姨表,这种亲疏远近的差异受到了乡土社会的父系原则影响。

B.元春省亲时贾府包括贾母在内都得跪倒行礼,元春与父亲交谈也须掩帘,这符合乡土社会中的宗法观念。

C.在乡土社会,最大权力者是村长、长老,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主要力量,这与现代法治社会截然不同。

D.《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具有一定实际效果的,是利用当时封建家长制为主体的暂时性人治胜利。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马塞尔·普鲁斯特

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梁文道

材料二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巨轮经稳致远。我们不能忘怀革命年代那铮铮血骨,不能忘怀建设时期那点点微光。历史可以过去,但永远不能忘却,那些凛凛于世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在祖国日益强大的每个瞬间涌上心头……

记忆是心灵的旅程,也是时代的剪影,彰显着时间的美学和岁月的奔赴。

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心灵?记忆?时代”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导向性深研模拟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2.B3.C

4.①隐蔽地重塑青年人感官、躯体和意识,淡漠高级趣味②形式娱乐化,缺乏严肃反思;③思维浅表化,缺乏真知灼见;④语言套路化,缺乏创造力;⑤使得心理模式与立场固化,形成快乐的闭环。(任答4点即可,共4分)

5.兴起原因:

①随着网络时代互联网功能的拓展,电子传媒的兴起,弹幕文化应运而生。(技术基础,1分)

②年轻一代更被其零碎化、表征化、拒斥精英趣味的表征所吸引,注重参与性与趣味性(受众基础,1分)

③长期的理性文明洗礼使得这种暂时性摆脱现实文明的方式具备一定合理性(外部条件,1分)

④弹幕创作门槛与理解成本低,且提供了一个能够尽量展现真实自我的平台,令现实中孤独的当代人获得心理满足。(内部条件,1分)

建议:

①我们应该承认弹幕文化的合理性,汲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但更要注重文学批判在深度层面上的挖掘

②我们要正确规范弹幕文化的发布方式,并有所创新,不随波逐流,体现新时代创新性思维。

③我们要警惕负面因子,不沉溺于其娱乐性,追求较为高层次的自我成就感。

(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6.C7.B

8.①这一情节与家人的阻拦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我身在矛盾的家庭关系中的窘迫与无奈;②“抽屉”象征着迷惘混乱的人生秩序,而“清理”则是我内心想要重构个人秩序的尝试;③家人的阻挠折射出外部环境的艰辛,而我的内心与家庭间正是存在着一种精神博弈;④这一情节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窥探和猜忌,反映了“我”对人性隐恶的反思。(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一点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得2分)

9.独创性和反叛性: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借助诡谲的意象,完成对人性的解剖,以叛逆另类的题材入手,揭示社会的生存本相,显示出作者与世俗潮流逆向而行的审美追求。

悖论解释:结尾的悖论:当我自以为能够脱离梦魇而完成自我救赎时,重寻小屋,却未见小屋,这彰显了若一个人自我价值体系因他人影响而崩塌,那么他的理想追求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写作初衷:对作者而言,小屋可能象征的是自己所选择的先锋文学道路,而这条道路不会因他人的放弃而中断,作者写作的初衷也不会因此而改变。悖论式的结尾也同样是作者对自我的告诫与劝勉,对世俗桎梏的突围。

(要求从三个维度分析观点,每个维度阐述有理有据得2分,其他合理的阐述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0.C

11.D

12.B

13.①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民情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

②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

14.①他谦虚、不妒能。善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忽略其缺点。②他中正平和。能够合理安排贤才和平庸的人。③他胸怀宽广。能容纳正直之士,没有贬斥责罚。(每点1分,共3分)

15.D(这首词不用典故,不事雕琢,着笔简洁;第一段写羁旅秋思,第二段写字中怀人,发语恰到好处,节奏明快)

16.①内容上,点明了时节(秋),人物身份(离人),人物心境(愁),语句简短却含义丰富。(3分)

②手法上,采用设问,在一问一答中表明诗人因秋而生愁;又化用字谜(或拆字法),把愁拆成“心上秋”,新颖别致却不显突兀。(3分)

③情感上,诗句以“愁”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抒发了飘泊羁旅的离思之苦。(3分)

(第一点写出三个关键词“时节”,“人物身份”,“人物心境”或类似表述即可给3分;第二点设问1分,化用字谜2分,写出双关可给1分;第三点写出奠定感情基调1分,分析具体情感2分。写出任意两点给6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17.(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分)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2分)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8.金科玉律无远弗届薪火相传

19.B

20.①原句富有文言色彩,与前文语言风格较为类似,衔接紧密。(1分)②原文在“精神匮乏,道德迷乱,信仰崩溃”采用语词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前者对精神方面的巨大负面影响。(1分)③原句句式为长短句交错,句式多变,节奏明快,改句显得生硬(1分)

21.①与坐姿不当及运动不足关系密切;②课桌的空间不足;③就容易造成弯曲的异常。

22.脊柱侧弯青少年(中小学生)原因危害检查(检查方法)(写出其中4个得2分,写出2个得1分)

四.整本书阅读(3分)

23.B

五.作文

参照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