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的世界杯之旅结束后,除了竞技层面讨论外,此次大赛中“饭圈文化”的崛起也成了新的热议话题。
这是从娱乐圈蔓延、渗透到体育圈,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流行文化现象,所谓饭圈文化就是我是你的粉丝,无论你成绩好坏,努力与否,只要我喜欢偶像,我就对偶像无限热爱、无限包容、无限支持,这种文化和传统上的球迷文化截然不同,传统的球迷文化还是建立在球员场上表现、比赛态度、运动成绩的基础上,有夸有批,较为冷静。
很多观察者认为,当饭圈文化进入体育行业时,至少意味着体育走出窄众市场,进入大众行列,此前是传统相声领域,以张云雷为代表的新一代相声演员可以把小剧场相声变成万人演唱会,而前几年张继科、董力等运动员也成了饭圈追捧的对象。此次世界杯结束,媒体和舆论批评某些运动员表现的时候,也出现了饭圈粉丝衷心“救驾”的场面。
首先不能否认“饭圈文化”是巨大的商业购买力,有媒体计算国内当前一般流量娱乐明星,铁杆粉丝数量在2万左右,顶级流量明星铁杆粉丝在万,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流量明星开演唱会可以爆满,顶级流量明星拍电影基础票房都在1亿元以上的原因。传统意义上讲,在当前中国这样的体育文化下,球迷的购买力还是非常一般,这也是为什么在垂直领域非常强力的球迷社交平台依然很难通过电商渠道收割球迷消费的原因,而付费电视转播、体育纪念品销售等领域也一再证明了这些问题。因此“饭圈文化”中的带货能力就被凸显,所谓带货就是粉丝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真金白银消费支持。在这个角度上看,中国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无形中被提升了很多,而中国男篮运动员也有不少人因此受益。
针对这个现象,深谙中国篮球现状的北京电视台篮球记者林萌告诉记者“球员拥有粉丝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球员会成为流量明星,各种代言广告综艺节目请他们就会更多,通过这些活动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球员,所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目前据说,男篮当红球星出席活动的报价在每场万元,和以往相比商业价值有了极大提升。”
现阶段,中国体育正处于饭圈文化刚刚兴起的阶段,正享受着饭圈红利,但是从娱乐圈的过往案例看,大凡流量明星都会面临瞬间爆红,瞬间滑落的问题,当前多位曾经红极一时的流量娱乐明星电影和演唱会遭遇滑铁卢就是证明。这个事情,值得正在发展期的中国体育特别是中国篮球思考。
篮球评论员沈之渝说:“现在这个阶段,篮球运动员微博的粉丝多少,的确会引起商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