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动青春“运”育未来,第十七届上海市运动会落幕。四年一届的市运会是上海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和青少年体育赛事,也是检验上海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成果的一大舞台。自年起,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开展本市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从该体系走出的青少年运动员们正陆续踏上市运会舞台。借市运会召开的契机,本报记者走访20所“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龙头”学校,就体教融合在上海校园的发展现状展开系列报道。
——编者按
走进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理解生命享受体育追求卓越”十二个字赫然映入眼帘。正如亭林中学校长阮旖所言,“很少有一所学校将体育放入办学理念中”。而成了例外的亭林中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运动乐园、体育公园、健康学园”,并充分挖掘体育精神的育人价值,不断推动体教融合的发展。
体育班由普通生自愿报名
从摆放在校内四处室外体育学习空间里的一尊尊奖杯、一张张奖状与照片,就可窥见亭林中学体育办学特色探索的实践历程。为拓展农村学子的升学渠道,亭林中学年创立体育特色班,但仅两年后就因人员不足等问题撤销,年重启建设。
与其他学校不同,亭林中学的体育特色班由普通学生收到入学通知书时自愿报名。年时仅20人报名,招生难一度令体育特色班班主任冯健头疼不已,“我只能去普通班一个个游说,说服他们加入体育班”。年,多达70人报名竞争35个名额,学校不得不对报名学生进行测试与筛选。
从无人问津到备受追捧,亭林中学近年来“以体育人”的探索正初显成效。如何让体育特长生同样在文化成绩上保持竞争力一度成为学校年重新建设体育特色班时的难题。阮旖表示,体育特色班绝非单纯地追求体育成绩,而是充分挖掘体育精神的育人价值,并运用到平时生活与学习中。
张逸尘是亭林中学体育特长班届学生,去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后回到母校开启执教生涯。他认为,三年体育特色班的最大收获是体育精神,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意识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业。虽然亭林中学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常年处于区末位,但近年来体育特色班学生在高考成绩上表现抢眼,年本科率更是达到%,远超普通班学生。
校运会参与率高达85%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