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经济形势与*策展望
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1.预计经济增长将部分实现均值回归,继续向合理增长区间收敛,年全年GDP有望实现4.5-5%左右的增长,仍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且全年走势料将呈先抑后扬、前低后高的态势。尽管如此,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并且与“十四五”和年发展目标相衔接,年*府预计将GDP增长目标设在5%左右。
2.防疫*策大转弯有助于消费的温和修复,三年疫情所积累的“超额储蓄”与所压抑的消费意愿、所关闭的消费场景、所限制的就业市场景气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四大因素将共同支撑消费需求的明显修复。但大疫之后的重新开放不会一帆风顺,其道路是缓慢、痛苦和坎坷的。预计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为4-5%,相较疫情前水平仍有距离。
.受困于地方*府的债务率,基建投资将从高位有所回落,有望维持在6-8%左右的相对较快水平;在*策倾斜和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韧性,增速在4-6%左右;在供需两端的*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可能在低位企稳并有小幅反弹,商品房销售或将增长2-5%,投资增速有望恢复至-5-0%。整体来看,投资的三个主要领域除房地产投资有小幅反弹外,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年投资很难保持今年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增速在5-5.5%左右。
4.全球经济增速大概率放缓,外需走弱将拖累出口增速,中国出口下行幅度可能会超越市场预期。以美元计,年出口同比增速或将转负,预计为-5~-10%左右。进口则将受益于经济修复出现一定改善,预计小幅增长0-2%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显著减弱,预计将拖累GDP增速1-2个百分点。
5.全年整体通胀中枢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通胀压力不大。预计CPI同比增幅在2-2.5%左右,大体与今年相当,核心CPI很难超过2%的水平。PPI同比中枢或在-2~1%区间,比今年略有降低。PPI走势与上市公司的ROE及利润增速走势高度相关,随着PPI下行空间有限并出现缓慢抬升,本轮上市公司盈利下行周期的主跌浪已经结束,最低点也将逐步出现,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也将逐步企稳,市场有理由对于未来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
6.财*扩张有必要、有空间,有望迎来新工具。从扩张主体来看,中央*府将承担更多的杠杆扩张任务;从扩张方式来看,新一轮*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仍将继续,财*直接支持消费的结构性工具也有望创设;从扩张节奏来看,财*支出继续前置的可能性较大;从扩张力度来看,预计年财*预算赤字率会再度提高至-.2%左右,专项债规模可能会扩大至.8-4万亿,较2年提高-亿元,重新发行特别国债亦是可能选项。
7.货币宽松加码空间再次打开,总量和结构工具有望交替运用。总量工具方面,每次幅度为0.25个百分点的降准1-2次、10bp的MLF降息1-2次,进而带动1年期与5年期LPR继续非对称调降1-2次的可能性非常大。结构性工具方面,除过往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工具外,具有准财*属性的*策性银行信贷、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及反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等工具亦是重要选项。
8.对于互联网平台的整治和规范已经告一段落,平台经济的*策风险已逐步出清,今后将进入到一个在规范的基础上加以正面引导和常态化监管的新阶段,系统性、规范性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策措施,特别是“绿灯”案例将会出台。
9.三年疫情过后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年中国经济将集中面临六大挑战。一是疫情后的“疤痕效应”恐将持续一段时间,企业不敢投、居民不敢花、经济主体信心不足预期弱等,会对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机制性损伤”。放开限制容易,重启修复艰难;人流恢复容易,人心重聚困难。二是房地产能否真正走出泥潭实现“软着陆”仍有不确定性,在疫情的“疤痕效应”和居民收入预期不理想的条件下,年销售收缩的幅度可能还会超预期,头部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得到真正彻底的化解,供需两端的收缩和萎靡将显著市场整体反弹的力度和时间。三是尽管有*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对冲,但私人部门仍可能将面临一定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企业和家庭融资和投资、消费需求的收缩尤其值得警惕。四是宏观经济*策预期不稳定和不一致性的情形还不能完全排除。五是美国的“浅衰退”和欧洲的滞胀,将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朝衰退的大方向演进,可能会削弱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对实体经济形成新的外部冲击。六是外部科技领域脱钩断链风险不容忽视。
10.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投资维度看,年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