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不知道大家在学习教资科目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特别的痛苦,知识点多到让人抓耳挠腮。从今天开始,小编带着大家一节一节的梳理知识点,结合多家机构的资料,让大家学着更有条理、背着更加简洁。第六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单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2.教育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3.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问题/根本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辨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1.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教育方针具有现实性。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单选、辨析抽象1.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总要求/终极性目标/难测量/普遍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体要求/可测量/特殊3.课程目标:学科具体4.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最强(四)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单选1.导向作用(方向性)2.激励作用(动力)3.评价作用(学校、学生、教师)(五)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主要依据、客观依据)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客观依据)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主观依据)二、教育目的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单选名称—人物—观点1.宗教本位论虔诚的宗教人士,奥古斯丁(古罗马)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雄辩家/演说家、托马斯·阿奎那2.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理想国》、孔德(社会学之父)、涂尔干/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巴格莱、那托尔普/那托普。3.个人本位论以人为中心,考虑人本性、本能的需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内发论)、罗杰斯(教育以人为本)、福禄贝尔(世界幼教之父)、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爱伦·凯(进步教育之父)《儿童的世纪》。4.教育无目的论不是说教育没有目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现代三中心,儿童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强调活动过程本身。5.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三、我国的教育方针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年,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青年)四、我国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单选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坚持追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单选、简答(一级)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2)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根本途径。2.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主要依据、客观依据)3.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客观依据)4.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主观依据)(三)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2.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①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②全民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的发展③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各育不可分割,也不能相互替代。(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五、全民发展教育单选、简答(一)德育(灵魂、统帅、保证方向、保持动力、主导作用)1.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2.德育的基本任务简答(二级)(1)使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意义追求。(2)使学生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能力。(3)使学生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4)使学生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5)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智育(智力支持)1.智育的概念辨析(一级)智育与教学是不同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途径。(交叉关系)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智育的意义简答(二级)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1)智育在社会文明进化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3.智育的内容和任务简答(二级)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应当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智育的基本任务如下。(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三)体育(物质基础)实现体育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学校体育的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1.学校体育的三个基本要点简答(一级)(1)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根本区别是学校体育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社会体育的特点主要是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学校体育的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2)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共同担负起培养人的职责。(3)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它通过运动技能、锻炼技术的掌握,使学生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运动的习惯。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具有延时性,甚至影响学生终身的健康。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其中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2.体育的意义简答(一级)(1)体育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2)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3)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3.体育的基本任务简答(一级)(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2)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3)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4)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四)美育(动力作用)1.美育的概念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的过程: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最终目标、最高境界)2.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简答(一级)(1)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3)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4)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3.美育的基本任务简答(一级)(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五)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础、其他各育的综合体现)1.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1)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2)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简答(二级)(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3)使学生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六)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均衡发展√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为主×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促进的。相互独立是指各育都具有独特的内涵、意义和任务,彼此之间不能相互替代。相互促进是指各育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其中,德育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是智力支持;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美育协调各育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祝愿大家能够携手通过教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吧!